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人物访谈 >> 正文
巴斯夫的绿色战略:1+3等于无穷大
2009-9-16 来源:《国际融资》
关键词:巴斯夫 关志华

    记者:巴斯夫的可持续发展节能方案,究竟能降低多少成本?节能的百分比是多少?
    关志华:我刚才提到的气候保护是非常重要的。4年前,巴斯夫曾经做过一个全面碳排放的调查。从我们所需要的原油天然气开始,到工厂提炼原油、化工产品生产,最终到我们生产的化工产品离开工厂的全过程中所需要的耗能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等做了一个详尽调查,根据第三方的审计,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使用巴斯夫产品所能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产品从生产到废弃过程中所产生温室气体总量的3倍。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程度,是因为在这方面巴斯夫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基金。巴斯夫在能源效率、气候保护、节约资源和可再生原材料等方面投入的研发经费高达4亿欧元,占研发总预算的1/3。以2002年为基准,到2020年这18年间,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持续地实现节能指标,能源效率提高25%;同时,在排放方面,也力争能够持续地减少25%。
    记者:巴斯夫的研发基金每年的投入是多大?
    关志华:巴斯夫每年投入的研发基金在12亿~13亿欧元。2009年计划投入13.55亿欧元。可以这么说,我们在化学工程领域研发基金的投入,是走在全球最前列的。
    记者:您能否介绍一下巴斯夫在中国市场推进的节能建筑方案?
    关志华:巴斯夫有一个建筑节能理念,这就是推动的建筑节能方案不但可以在新建楼宇中实施,还可以在旧楼宇外墙实施。我们的方案很全面,可以根据旧房屋的不同高度在外场加入一些节能材料做重建,但又不影响居民的生活。前段时间,我们对上海的一些建造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房子实施了这一方案,根据上海市有关部门的测试,该方案实施后,降低了70%的能耗。可以这么说,这一建筑节能方案不仅可以获得经济回报,而且能够减少资源的消耗,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记者:巴斯夫在中国倡导的“1+3等于无穷大”,取得了怎样的效益?
    关志华:近年来,巴斯夫在中国持续倡导的命题是“1+3等于无穷大”。在中国,我们积极创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模式,依托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CBCSD)的平台,最先倡导“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所谓“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就是通过“1家CBCSD会员公司+1家供应商+1个客户+1个承包商”的模式,在供应链传递企业社会责任(CSR)的理念,并以最佳范例、专业知识以及度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指导合作伙伴,提高这些处于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和管理实施的能力,从而提升链条整体的责任竞争力。比如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就是由巴斯夫带动的企业之一,该公司参与“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后,采用环保技术改善工厂和员工的工作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下一阶段,他们将在继续消化和吸收项目带给他们的成功理念、经验和实践的同时,跃升为“1”,加入到传播企业社会责任的行列中来,对其供应商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培训,并积极寻找“1+3”项目合作伙伴。企业社会责任的传播效应正以这种“1+3”模式显现出来。2008年1月,巴斯夫“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被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当作最佳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向其他全球契约成员和所有企业传播和分享。迄今为止,项目已经在中国55家企业中传播。
    记者:您如何看待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的经济形势?巴斯夫的情况怎样?
    关志华: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是比较健康的,但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是蛮大的。中国政府做了很多产业振兴规划,到目前来看是有效的。作为巴斯夫大中华区,相对来说还没有像其他国家地区的公司那样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巴斯夫在大中华区的业务已占到巴斯夫全球业务的8%,作为全球公司,总部全球总裁对我们大中华区公司的现状发展还是有点儿担心的,因为全球经济危机现在还看不到底。如果全球经济仍然需要经过很长时间后才能复苏的话,那我们会有一点儿担心。尽管中国政府做了很大的努力,采取了很多措施,从短期看是有效,但能否长期持续是需要通过经济恢复跟进的。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