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企业动态 >> 正文
百年陶氏新商业环境下能否翻越变革险峰
2009-8-28 来源:商务周刊
关键词:利伟诚 陶氏

  陶氏“轻资产”战略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将基础化学品业务的战略重心从欧美转向能源成本较为低廉的中东和亚洲,不断在这些地区新建生产装置。同时担任着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的利伟诚相信,同昂贵的劳动力成本相比,不断飞涨的能源价格是迫使美国化工行业向海外转移的主要原因。利伟诚的想法很明确,利用全球化途径,努力优化石化上游原料来源和布局,提高装置加工原料的灵活性,降低原料成本波动带来的风险。
  仅在过去几年里,陶氏就在石油蕴藏丰富的中东、非洲和亚洲达成了多项合资协议,在基础化学品领域与沙特、科威特、利比亚以及马来西亚、中国等国家建立合资企业。
  但在这一过程中,陶氏并非一帆风顺。2007年,陶氏开始与科威特石油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科威特石化工业公司协商建立合资企业,陶氏的初衷是将那些附加值不高、容易受行业景气周期影响的基础化学品业务并入合资公司。2007年底,双方达成初步协议建立一家合资企业,陶氏化学将其一半的pe(聚乙烯)、pp(聚丙烯)和pc(聚碳酸酯)资产,以95亿美元的价格售卖给科威特石化工业公司,这笔钱原本是被用来收购罗门哈斯。该交易预定在在2008年下半年完成。2008年7月15日,双方宣布各出资50%成立科陶石化公司。
  变革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各种意想不到的挫败随时可能发生。2008年12月下旬,科威特方突然宣布,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终止与陶氏达成的合作协议。
  但利伟诚并没有放弃确定下来的目标,他对《商务周刊》称,陶氏会致力于继续发展基础化工业务。目前为止,科威特科陶石化还是陶氏的合作伙伴。利伟诚希望等整个商业环境稍微稳定后,继续商谈与kpc的其他项目合作。
  “其他很多公司也找到我们,希望与陶氏在pe、pp业务上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我们也在进行评估。”利伟诚说。
  好在努力还是有结果的。根据陶氏公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与上年同期相比,陶氏外购原料和能源成本支出降低了49%。

  轻资产之后

  按照最初的设计,一旦pe、pp等业务进入科陶石化,陶氏这家全球领先的化工巨头将失去半壁江山。利伟诚之所以敢于这样做,是因为他为公司找到了新的业务方向。
  利伟诚曾长期负责陶氏的功能化学品业务,深知处在产业链中下游的这部分业务具有更强的营利能力,受行业周期和能源成本波动影响也较小。从全球化工产业看,过去十几年里,世界几大巨头都在着力发展应用于汽车、飞机、电子电气、信息通讯、生命科学、医药保健、环保和能源等领域的高附加值型产品,主要包括特种工程塑料、膜材料、高性能纤维、功能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技术材料、生物技术材料、其他专用化工材料和高性能聚合物等。比如,德国拜耳集团在剥离以基础型业务为主的朗盛公司之前,对高附加值业务的资本支出和研发投入比重已分别高达68%和95%。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