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漆器的发明国,漆器品种繁多,分布亦广。总的有四大体系:北京以雕漆出名;福州重脱胎漆器;成都以填彩漆为特色;扬州则是以品类全,起源早而享名。
扬州漆器生产历史悠久,从地下的考古发现来看,在距今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战国墓就发现了漆器。战国时扬州称“广陵”,是楚文化的东界,其人文、历史、地理都与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因而,此时的漆器有楚文化的风格,器形大而规整,彩绘纹饰变幻多端,线面相间,层次丰实。出土的漆器中较为精美的一件是“彩绘卷云纹漆盘”。此盘高5.8cm,口径42.5cm,底径20.2cm,夹胎,方唇,斜平宽沿,斜直壁直收,平底稍凸。内底外区朱地,余皆黑地朱彩。盘沿用菱形、对角曲折和波浪纹组成散点状图案,菱形纹用浓、淡两种色调绘出复线菱形状图案。内壁绘七组对称的波折纹样,内底绘三组圆卷纹和变形鸟首纹,均以浓淡两色相间描绘。此盘从胎到彩绘都能体现出战国先民漆艺制作的较高水平。
汉代扬州漆器仍受楚文化的影响,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装饰手法多样,色彩艳丽,向精致、精美转化,呈现出华丽的风格特征。这是有其历史因素的。其一,当时漆器的使用非常普遍,已基本取代青铜器;其二,汉代扬州是汉王朝分封同姓诸侯王国的都城所在地,先后受封者达16人。分封在此的诸侯王及其家族,生前生活用具尚奢侈,死后亦重厚葬。因而推动了漆制艺术的发展,考古发掘发现:一座较大型的汉墓,随葬品中漆器都占比重很大,往往有数百件出土,足见汉代广陵漆器的盛行。从出土漆器的记录铭文和“物勒工名”的情况分析可推断,扬州当时可能设有专门机构——漆器作坊(因许多漆耳杯的耳翼背面有针刻工匠名款,多达数十种),而且技艺较全,有彩绘、针刻、金属扣、金银贴饰、镶嵌等。出土漆器中有些品种因制作工艺精良、精细、精致,名列全国之首,引起国内外专家瞩目。如针刻漆器,1985年邗江甘泉乡姚庄西汉墓出土了一件“针刻云纹漆罐”,罐直口,口部套一凹底形盖,鼓腹,平底,夹胎,胎薄且轻,内髹朱漆,外髹淡褐漆。器表用针刻技法进行刻划装饰,以云气纹为主体纹饰,辅以蔓草纹、菱形纹、斜十字纹、锯齿纹、锥状纹等。全器自上而下组合成九道几何图案纹饰带,圆弧线条流畅圆润,直线刚劲有力,充分体现出刻工不仅具有较强的绘画能力,而且还具有较强的腕力刻划能力。他能以针代笔,一笔成形,线条虽细若游丝,但准确肯定优美流畅。整个罐表的数道装饰图案组合在一起,繁而不乱,高雅优美。该罐从造型到刻划,精美绝伦,被国内许多专家认定为目前国内出土针刻漆器中的精品。
除针刻品种外,扬州的贴金银箔彩绘工艺也是相当精美的。如:1994年邗江杨庙乡昌颉村出土的西汉贴金箔彩绘神兽云气纹五子漆奁,通高15.5cm,直径22.5cm,全套五子奁均为夹胎,外髹黑漆,内髹赭红色漆。各盖顶心饰四叶或六叶柿蒂,柿蒂中心和柿叶上嵌珠,柿叶四周贴金箔并刻成云气纹。顶部两道银扣,两道银嵌。每扣与嵌之间用金箔錾刻成云纹,云纹间饰各种姿态的小鸟。圆盒呈圆筒形,直壁直口平唇。在盒盖和器身上各有两道或三道银扣,口沿与转角处均用银片包镶,银扣之间以金箔镂切成花片状,其上再加刻并彩绘流云山水,人物禽兽图案,主要有西王母、羽人、孔雀、锦鸡等。整个工艺镶嵌、彩绘、贴金箔、金属扣交错使用非常精湛,堪称汉代漆器中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