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石化 >> 市场行情 >> 正文
我国石油定价权面临新契机
2009-7-17 来源:中国化工报
关键词:石油价格

    在当前金融全球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变化整合的进程中,一些产油国政府已开始要求其石油买家用美元以外的货币与其结算,故而“石油欧元”“石油日元”等陆续登场,国际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多样化趋势开始形成。这次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对传统的国际石油计价定价体系造成严重冲击,进一步推进了非美元化的石油交易发展。如今海湾的产油国,俄罗斯、伊朗等国在与他国的石油交易中间都在寻求非美元化。

    中国在较短时间内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消费大国,人民币近几年来币值保持稳定,不少国家都表示愿意接受用人民币结算的方式,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其他国家在石油交易中逐步寻求非美元化,以人民币结算。从严格意义上讲,面对国际上关于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的争夺,中国有必要逐步尝试建立“石油人民币”体系。

    把握国际石油价格脉搏——石油期货

    纵观国际石油定价权的演变,世界石油价格定价权机制经历了从西方垄断寡头石油公司定价,到欧佩克定价,再到以石油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的定价机制转变的过程。目前,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交易的北海布伦特原油和美国商品交易所的西得克萨斯轻质油是全球最重要的定价基准。事实上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在130多亿吨左右,通过现货市场的交易量只有20亿吨左右,大部分都没有进行实物交割。

    而作为第二大石油消费大国的中国,由于没有建立石油期货市场,我国石油企业和石油消费企业的石油交易均在现货市场,而没有套期保值,企业没有交易的自愿选择权,也没有一个多元选择的市场,所以我们总是被动地接受国际油价。据统计,2008年国际油价狂飙时,前10个月我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导致的贸易逆差达1300多亿美元。为保障国内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我国直接或间接给炼油企业、粮农和低收入群体的补贴达近千亿元之多。同样处于油价波动风浪中的外资航空公司,却由于成功地在原油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规避了因石油涨价带来的风险。1999年,当国内飞机载着每桶近40美元的高价油飞翔时,香港国泰航空每桶航油成本却不到20美元。2003年美伊战争期间,燃料油的国际价格上涨到每吨2300多元,而华南地区以燃料油为原料的发电厂所能承受的燃油成本是每吨1600元。对比鲜明的是,形成新加坡石油期货市场价格的基础是每天不足10万吨的交易量,但新加坡通过石油期货市场,却可以轻松操控亚洲市场几十万吨乃至上百万吨的石油现货交易价格。

    因此业内人士呼吁,我国应当尽快发展石油期货来改善现阶段被动接受国际油价的形势。尽管拥有石油期货并不代表中国就能完全定价,但至少能参与到国际定价的竞争中,争取石油价格的主动权。然而,我国燃料油期货市场的发展及之前石油期货上市经历,给我国进一步开展石油期货上了生动的一课。由于长期以来国内石油市场环境的独特性及外汇管制的严格性,石油期货对中国的市场环境有点“水土不服”。现阶段,随着跨境人民币的酝酿出台,无疑为我国的外汇市场及管制制度环境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为石油期货的发展开阔了空间。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小杨)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