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聚合物网 >> 资讯 >> 塑料 >> 行业动态 >> 石油价格下跌塑料袋卷土重来 "限塑令"遭遇挑战
石油价格下跌塑料袋卷土重来 "限塑令"遭遇挑战
2009-5-2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关键词:限塑令 塑料购物袋

    受美元贬值、石油价格下跌影响,石化衍生品、制造塑料购物袋的主要原料聚乙烯价格跌幅接近43%,由此使得塑料袋成本锐降,塑料购物袋制造商的平均报价(即商家进货价)相应下调四成多,在成本优势面前,“限塑令”变得不堪一击。

    为节省开支,原本停用塑料购物袋的商家中有六至八成重拾胶袋,停工的塑料购物袋生产线又重新运转起来。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向CBN记者透露,尽管大型商超塑料购物袋使用量减少了75%,但批发、农贸、专卖店等批零售服务场所的塑料购物袋总用量减少还不足两成。

制塑厂转产失利

    陆鹏良目前是广州市迈金无纺布袋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一年前他则是业内有名的制塑大王。

    去年七八月份,“限塑令”威力强劲,令塑料购物袋的全行业产量迅速缩减,最甚时还不足限塑前的30%,而无纺布袋却格外走俏,“每隔一天便能拿到一张无纺布袋的订单。”

    于是,陆鹏良关掉了厂里一半的塑料购物袋生产线,扩建厂房专门开办了无纺布袋生产车间并更新厂名。

    不料从去年10月份开始,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无纺布袋的订单量直线下滑,但塑料购物袋产量也不见上升。正当陆鹏良为工厂前途发愁时,一个停订塑料购物袋半年多的常期客户突然再次下订10万个。借此,停工的塑料购物袋生产线重新运转起来,“相比限塑初期,塑料购物袋产量增多了四成,升至限塑前的八成水平。”陆鹏良如是说,目前工厂的月产量从限塑初期的近60吨回升至目前的100多吨。截至本月,工厂六至八成的客户重拾塑料购物袋,仅剩两成左右的客户坚持限塑,也未加大无纺布袋订货量。

    无独有偶,与限塑初期相比,广州星豪包装的塑料购物袋产量也有三成提升,月产量为20吨;北京世纪达隆纸塑包装则有五成提升,月产量近60吨;不过也有企业表示“变化不大”,深圳明彩塑胶制品目前的塑料购物袋月产量与限塑初期基本持平,为50吨。

    CBN记者昨日从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获悉,一份对全国塑料购物袋生产、销售、使用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市场复苏的迹象明显,产量比限塑初期有所上升,幅度在40%~50%之间。

    董金狮介绍,限塑之前,全国每天仅是买菜就要用掉10亿个塑料购物袋,其他各种塑料购物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据此估算,目前全国每天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仍高达18亿~24亿个之间。

塑料购物袋止跌看涨

    塑料购物袋需求量止跌看涨,但国内大型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却大幅下滑。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本月20日发布的调查就显示,目前,中国外资超市塑料购物袋使用率下降80%以上,内资超市下降60%以上,全国超市零售行业塑料购物袋使用率平均下降66%,塑料购物袋消耗减少近400亿个。

    那么,大批塑料购物袋到底流向何处?CBN记者调查发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个体经营户以及各类专卖店已经重新用起了塑料购物袋。尤其是一些折扣卖场或者针对打折商品的包装袋,大多提供的是造价相对低廉的塑料购物袋,而弃用了限塑令执行之初的纸袋、无纺布袋。

    广东省内一家知名服装企业市场部负责人向CBN记者透露,金融危机对服装制造业冲击最大,企业想方设法压缩生产成本,刚好塑料购物袋进货价跌了一半,加上工商、质检等政府部门减少巡查频率,才让厂商放松警惕重拾塑料购物袋。“用塑料购物袋取代纸袋,每年可节省3000万元的支出。”该负责人补充道。

    对此,董金狮不置可否。他向CBN记者说,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即将于6月2日对外发布的全国塑料购物袋生产销售使用调研报告中提到,“除了超市下降七成以外,其他批零售服务场所的情况都不理想。”据称,调查结果显示,截至今年5月份,国内95%的批发市场没有完全执行“限塑令”,农贸市场塑料购物袋使用量仅减少10%,批发市场的塑料购物袋销售量也仅有10%~20%的下滑。

    同时,广东、上海、北京等地环卫部门向该协会提供的数据表明,分类垃圾中的塑料购物袋回收量仅有一至两成的下降。其中北京塑料购物袋回收量下降13%,上海下降12%,广州下降10%。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匆匆)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