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行业动态 >> 正文
国内甲醇市场:在大干快上中深陷危机
2009-12-24 来源:中国化工报
关键词:甲醇 产能过剩

    强大的国外产品冲进盲目的国内市场

    吴爱国认为,国内甲醇行业不景气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产能过剩所致。目前国内甲醇产能过剩状况非常严重。2008年全国甲醇产能超过2800万吨,年产量却连一半不到,只有1126.3万吨,产能过剩1600多万吨。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甲醇下游甲醛、醋酸等行业平均开工率仅为50%左右,但全国预计新增甲醇装置18套,新增产能约为850万吨。不仅如此。目前各地竞相上马的一些煤化工项目,绝大多数是停留在最初级的煤制甲醇阶段。建成后如下游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其甲醇产能也如笼中老虎随时可能释放。
    那么,为什么国内甲醇生产过剩问题如此严重?业内人士的看法来自不同角度。
    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总工程师方德巍分析认为,这是市场缺乏淘汰落后产能功能的表现。国内现有甲醇产能中有50%以上是落后产能。落后产能分两种,一种是原有的一些中小化肥企业联产甲醇的产能。由于生产年代久、技术水平低,污染比较严重,原料成本高。另一种是新建的落后产能。由于设备投资大、技术配置不合理造成了生产成本高,无法正常生产。尽管2006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1350号文,规定一般不应批准年产100万吨以下的甲醇项目,但实际上并没有控制住。前几年,甲醇价格比较高,一些地方大型的甲醇项目上不了,就上了很多小型的装置。这些装置按国家产业准入政策评价就是落后产能。然而,这些落后产能在市场上都能占有一席之地,说明我们市场淘汰落后产能的功能很差。
    中国石化协会副秘书长兼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委会会长胡迁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国际油价节节攀升和高位运行,催生了我国煤化工的快速发展,也拉动了甲醇产能的大幅增长。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受原油价格回落和金融风暴影响,甲醇主要传统下游用户甲醛、醋酸、甲基叔丁基醚、二甲醚等产品对甲醇的需求大量萎缩,而进口甲醇大幅度增加,醇醚燃料标准又迟迟没有出台,再加上甲醇制烯烃工业示范装置还在建设中,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甲醇行业出现产能相对过剩。
    河北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助理邹本真认为,根据他们公司的甲醇使用情况,今年进口甲醇剧增是导致国内甲醇产能过剩的另一大原因。新奥集团在国内多个地区建有二甲醚装置,是国内甲醇消费大户。今年受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城市燃气价格下跌了,新奥集团生产经营面临巨大压力。但国内甲醇市场格局也有巨大变化,价格也出现下跌。相比于国产甲醇,进口甲醇的价格下跌幅度更大。于是新奥集团不得不放弃国内生产的甲醇,改用进口甲醇生产二甲醚,成本降低不少。
    “海外甲醇的价格实在太低了。”山西一家甲醇企业的销售经理持同样观点。现在他们公司生产的甲醇报价是2000元/吨左右。其他本地甲醇商的报价也相差无几,这比海外售价仍然要高。今年以来,国外甲醇价格最低报价为1600元/吨,中国企业很难与之抗衡。海外企业能有竞争力,最大的原因就是其原料——天然气价格便宜。设在中东、新西兰等地的甲醇厂使用当地丰富的天然气作为原料。据测算,每生产一吨甲醇需1000立方米天然气,天然气制甲醇完全生产成本折合人民币为1100~1200元/吨,进口商港口交货价1500~1600元/吨。而我国近70%的厂商采用的是煤制甲醇生产工艺,每吨甲醇需用煤1.4~1.6吨。按照目前市场的煤炭价格以及其他加工成本计算,国内煤制甲醇的成本大约要在2200元/吨,大大高于海外成本。成本优势荡然无存,导致国内企业停产减产严重。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甲醇进口量就已有攀升的苗头。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中国甲醇进口总量高达143.4万吨,同比增长了70%,为2003年以来最高值。今年1~7月的统计数据更是显示,我国进口甲醇387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5倍多;1~7月我国进口甲醇的平均价格为每吨200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58.3%。因此,进口甲醇还存在明显的倾销问题。
    综合起来,那就是竞争力不强的国产甲醇遇到了竞争力很强的国外产品的冲击。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