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涂料与油墨 >> 行业动态 >> 正文
江苏金浦集团救赎下ST钛白能否二次重生
2009-11-20 来源:中国钛白网
关键词:ST钛白 江苏金浦集团

    ST钛白[0.000.00%]的前身为中核404有限公司(下称中核404)所属二级独立核算生产单位钛白分厂。
    1999年5月,中核404向国家经贸委提出对钛白分厂实施债转股股权的申请,经批准后被列入全国首批108家债转股企业名单。
    同年12月27日,中核404与信达资产、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下称东方资产)签订《中核甘肃华原企业总公司债转股协议》。
    2000年6月8日,经贸委批准钛白分厂债券转股权方案,12月,中核工业集团公司批复对甘肃华原钛白分厂进行股份制改造。
    2001年1月,经贸委批复同意设立中核华原钛白股份有限公司,2月23日,公司在甘肃省工商局注册登记,股份公司设立发起人为中核404、信达资产、东方资产、大唐八〇三发电厂、甘肃矿区粮油购销公司。
    2006年8月30日,原二股东东方资产于兰州举办“中核华原钛白股份有限公司债权及股权公开竞价转让会”,公开转让持有的3920.8万股(占总股本的30.16%)及债权1994.34万元,北京嘉利九龙商城有限公司(下称嘉利九龙)最终以11300万元总价竞标成交。
    2007年7月,ST钛白公开发行6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19000万股,信达资产持有7647.9万股,占40.25%;二股东嘉利九龙持有3920.8万股,占20.64%;中核404持有1366.3万股,占7.19%。
    虽然ST钛白完成股份制改造,但却无法改变其与生俱来的先天性致命缺陷。
    首先,ST钛白最初成立是出于中核404为减轻债务负担,转换经营机制,进行债转股的“军转民”公司。公司股份制改造之时,母公司中核404以原钛白分厂的净资产折股出资,其他两家较大的发起人为资产管理公司,均以债务折股,另外两家发起人也只分别投入50万元现金,公司设立时基本延续原钛白分厂的资产状况。
    其次,ST钛白自身不拥有原料矿产资源,主要原材料钛精矿必须从云南、四川等区域外市场采购,而产品销售市场又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原料采购、产品销售运输成本高,特别是公司生产加工厂区建立在甘肃河西地区戈壁腹地的原母体中核404(对外统称甘肃矿区)范围内,由于涉及核军工等秘密信息,至今仍实行高度的行政管制,与外界基本隔离,客观上限制了公司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及公开、自由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大股东和原母体公司利益诉求与上市公司的发展壮大不相一致。信达资产虽为公司大股东,但按规定,资产管理公司阶段性持股后必须退出,信达资产自然没有对ST钛白予以更多扶持的积极性,而母体公司中核404在对钛白分厂剥离改制时,已将全部资产和人员分离,虽然ST钛白的生产厂区仍在中核404范围内,但由于持股比例较低,母体亦不愿意承担过多的责任对其予以支持。
    2008年亏损2.68亿元,2009年预计亏损1.1亿-1.2亿元的ST钛白,终于迎来了新一轮救亡图。
    2008年11月,距ST钛白上市仅一年又四个月,信达资产曾与天津临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谋划资产重组事宜。但是,临港投资与拟注入资产的其他三方股东反复沟通后,因其他股东不同意放弃优先购买权被迫终止重组后续工作。
    信达资产之所以一再谋求ST钛白的重大资产重组,除迫于社会舆论对公司当年上市主营业务业绩巨幅下滑、上市次年严重亏损的巨大压力外,还承受着来自监管层对ST钛白命运高度关注的重压。
    今年3月,甘肃证监局出具的《中核华原钛白股份有限公司监管案例》报告指出,应敦促ST钛白两大股东,特别是高层决策者,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信达资产要本着为1100多名职工负责,维护当地社会稳定的原则,将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给有实力的公司以彻底解决ST钛白的出路。
    监管部门大力推动ST钛白重组再生的背后,除维护当地社会稳定,还有不能让为我国核工业贡献两代青春的中核人承担军转民失败成本的深层考虑,通过挽救ST钛白以体现制度的人性化。
    但在对沉沦的ST钛白一系列救助行动背后,信达资产却在借助这种特殊制度安排,与中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展开对抗博弈。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