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坚:仿生学与高分子仿生材料
2006-01-19  来源:中国科学院

    主持人:您谈的非常诚恳,现在想请您谈谈我国现代仿生材料研究的近况,尤其刚开完咱们高分子学术会议,您能不能谈谈近况和咱们的前景?

    徐坚:我想这几年以来,中国在高分子领域里面,已经取得了比较瞩目的成绩,目前在全世界,高分子领域中比较高水平的杂志里面,中国的科学论文已经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高分子的进步和中国工业的进步,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近几年我们生物可降解,包括生物友好的高分子方面,我们已经做了非常好的成绩,有一些已经进入了产业化的前端,有一些产品,事实上已经在社会上逐渐的开始在市场上投放,但是作为一个产业形成的过程,仿生材料产业形成过程,需要强大的科技基础和相当长的发展历史,目前我们的科学基础还不够牢固和雄厚,希望通过五年到十年左右的基础研究,来加强我们的基础。大家都知道,一个真正走向市场的产品是通过一个基础研究,走向一个高技术的研究,再走向工程化和产业化的过程,最后变成商品。我常常形容成这么一个过程,做基础工作,像长江的源流,在喜马拉雅山边在耕耘,像涓涓细流,汇流成长江,高技术象三峡地带,要突破这个瓶颈,突破一些关键技术,产业化就是长江的中下游的万顷良田。在高原源头地区是艰苦、默默的耕耘,在三峡这个地区需要很多关键突破,到中下游的时候是收获,用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科学研究、高技术研究和工程化的关系。我想中国的高分子界或者是中国在从事于物质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同志们,他们现在做的很多默默无闻的工作,或者说将来能够成功的工作,现在都还处在一个萌芽状态,但是给他们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荒芜人烟的一些,没有前人开拓的荒野里面有一个环境去耕耘,我想中间会有一些结果最终会汇流成河,对国家发展会形成真正有用的成果。我们不能把科学太过于急功近利,科学发展有科学发展本身的自然规律,这种规律是需要我们去扶植,最后形成一门新兴的科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