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也称为“拟态”或“保护色”,是指生物为了在自然环境中隐蔽自己、逃避天敌或捕食猎物而采取的一系列适应性行为和生理特征。一些具有主动伪装能力的生物(例如,变色龙,章鱼)表现出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外观。然而,人造的主动伪装系统往往需要依赖复杂的电子设备,这不仅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还可能导致可用性降低和成本上升。在本项研究中,作者提出了自适应光致变色(SAP)概念,使得材料能够在黑暗中保持黑色,并在环境光线的作用下自动变换为相应的颜色。这一发现为开发无需外部能源的主动伪装技术开辟了新的道路,并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王东升/郑永豪团队在全球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题为《Self-adaptive photochromism》的最新科研进展。电子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王东升教授、韦晨教授和郑永豪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孙梵熙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高昂、晏博赟、张静副教授、汪相如教授、博士研究生张汉君、戴大程以及邓旭教授为该论文共同作者。
图1. 自适应光致变色(SAP)的原理与设计
图2. SAP材料的制备方案研究,在黑暗条件下需维持准确的黑色,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表现出相应的准确的颜色
图3. 自适应光致变色(SAP)液体的主动伪装
图4. 自适应光致变色(SAP)薄膜与固体
SAP溶液可以通过喷涂的方式涂覆在ABS塑料人型表面(图4B)。随后,使用660、520和590 nm的光照射来触发SAP涂层的光致变色。人像在光照射20至80 s后变为红色、绿色和黄色(图4C)。此外,在通过掩模喷涂法,作者在不同材料表面记录了“UESTC”字样(电子科技大学)(图4D)。其中“UE”和“TC”分别被绿色和红色光照射后依次变为绿色和红色。“S”同时被绿色和红色光照射,变为黄色。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s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