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伍强贤教授团队在期刊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科院大类1区TOP,IF=9.1)在线发表研究论文《Constructing a special interface structure of starch/PBAT composites with a novel “many-to-many” strategy》。
在有机合成的溶液反应中,一锅法将反应物的接枝率提高到95%以上是研究者奋斗的目标。由于熔体粘度和滞留时间的原因,熔融反应中反应性相容剂的接枝率较低,通常为10%以下,几乎不可能达到100%,而高接枝率对工业化中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等性质致关重要。本文中受大自然中苍耳传播的启发,以数学统计的思想提出“多对多”的创新策略,使用聚氨酯预聚体(PUP)作相容剂,成功制备出具有新型高效相容结构的淀粉/PBAT复合材料,分离提纯后结果表明PUP的接枝率高达99.2%。该研究不仅仅在方法学和分子结构两方面实现了0到1的创新,也为解决这类复合材料的界面科学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华中师范大学为该论文成果的唯一通讯单位,伍强贤教授为第一和唯一通讯作者。
Fig.1 (b) new grafting idea inspired by “many-to-many” strategy (新方法)
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formation of a special interface between starch filler and PBAT matrix (新结构)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ompscitech.2024.110593
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ivsxyZzL46vZ
CITE: Qiangxian Wu, Yunguo Liu, Kui Jian, Sike Jiang, Fangqing Weng, Chengyue Wu, Constructing a special interface structure of starch/PBAT composites with a novel“many-to-many” strategy,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 Available online 9 April 2024, 110593
https://doi.org/10.1016/j.compscitech.2024.110593
伍强贤教授长期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界面科学研究;在化学,电子电路和机械工程三门学科领域中各有15年以上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积累,在高分子加工装备上有独到的创新。
此研究得到了华中师范大学-柯尤吉产学研平台,国家高校学科人才引进计划(111计划,B17019)和农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部分评委意见摘录:
- 长春应化所陈学思院士、庞烜研究员/吉大白福全教授 JACS:氢键功能化咪唑类催化剂实现环氧化物和环状酸酐开环共聚合成高分子量聚酯 2025-03-31
- 宁波大学徐玉赐教授课题组 Macromolecules: 高分子双链融合的历史过程 2025-03-22
- 港科大(广州)岳亮课题组诚招博士生 - 高分子、力学、材料、机械、物理(2025年秋季、2026年春季入学) 2025-03-08
- 南工大材料学院 CEJ:自主表面工程驱动双连续相复合材料实现电/热双导性能的可持续提升 2025-04-01
- 天科大司传领/朱礼玉/王冠华/徐婷 AM 封面文章: 木质纤维素/液态金属复合材料的功能化设计及调控策略 2025-03-31
- 郑州大学王建峰/王万杰 Small/Nano Energy:熔融加工一步原位成型分级多孔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实现高温环境辐射制冷 2025-03-30
- 曼彻斯特大学刘旭庆Small综述:纤维表界面科学和穿戴设备 202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