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日常生活和战场紧急情况下皮肤破损的普遍存在,特别是细菌等其他病原体会引起伤口感染,从而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细菌感染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抗生素治疗,但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灾难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危机。因此,必须为这些感染伤口的传统治疗方法提供一种有前途的替代途径。迄今为止,感染伤口愈合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消除感染阶段的细菌定植,而感染伤口愈合后期的需要常常被忽视。因此,目前仍缺乏适应感染伤口愈合不同阶段需求的自适应伤口敷料。自适应伤口敷料可以选择性地针对伤口愈合的微环境变化发挥治疗作用,这将极大地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并为新组织的重建提供积极的治疗。有趣的是,自适应伤口敷料往往具有刺激响应性的特点,能够对伤口微环境(如温度、pH、湿度等)的变化做出“智能”反应。正常情况下,健康皮肤的pH值呈弱酸性,不利于细菌生长。急性伤口形成后,内部组织液使皮肤的pH值升高至接近7.4,这为细菌感染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在感染过程中,细菌产生乳酸等多种酸性代谢产物,导致伤口环境的pH值降低。
纳米酶可以模仿天然酶的催化行为,表现出大量的催化活性表面原子,可以实现高活性的催化效果。纳米酶可以响应伤口愈合各个阶段的微环境变化而发挥不同的类酶催化活性。另一方面,气体疗法因其对细胞的快速渗透性和改善微循环的能力而成为最有前途的伤口愈合手段之一,一氧化氮(NO)在抑制细菌感染、消除生物膜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具体来说,NO可以与ROS反应生成过氧亚硝酸盐(ONOO?),当其浓度为10-6-10?9 M时,可以完全根除细菌形成的生物膜。为此,他们构建了天然NO供体精氨酸修饰的二硫化钼基纳米酶(MSPA),并将其负载在具有pH响应和光热响应的甲基丙烯酰羧甲基壳聚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冷冻凝胶内。通过控制近红外光的照射时间,纳米酶通过基于电子的带隙跳跃光催化反应产生ROS并催化精氨酸可控产生NO,实现光热/光动力/气体协同抗菌治疗。在伤口感染消除后,冷冻凝胶通过纳米酶的自适应特性在慢性伤口愈合的偏中性微环境发挥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类过氧化氢酶(CAT)样活性,催化超氧自由基以及内源性和外源性过氧化氢转化为水和氧气,缓解慢性伤口过度氧化应激。此外,基于纳米酶的多重刺激响应冷冻凝胶还具有伤口渗出液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的止血特性,这拓宽了其应用潜力。
鉴于此,他们基于甲基丙烯酰基羧甲基壳聚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复合纳米酶(MSPA)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可控NO释放能力的多重刺激响应冷冻凝胶用于耐药菌感染创面的自适应治疗。相关研究以“Multiple Stimuli‐Responsive Nanozyme‐Based Cryogels with Controlled NO Release as Self‐Adaptive Wound Dressing for Infected Wound Healing”为题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杨雨桐和李勐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郭保林教授为通讯作者。
一、冷冻凝胶的制备
二、光热/光动力特性及NO释放能力
三、细菌捕获及体外抗菌能力
图3.细菌捕获、体外抗菌以及体外生物膜清除
随后评估了对大肠杆菌和MRSA的体外抗菌能力。近红外照射3分钟后,E.coli和MRSA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8.4% 和98.5%。近红外照射5分钟后,对两种细菌的抑制率几乎达到100%。采用结晶紫染色来评估C/N/MPA对MRSA生物膜的抑制作用。近红外照射10分钟后,C/N/MPA5和C/N/MPA10的残留生物膜分别减少至30%和14%。
四、体内生物膜清除
五、MRSA感染小鼠皮肤创面修复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214089
作者简介:郭保林,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11年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获得高分子材料学博士学位,师从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Ann-Christine Albertsson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可降解导电高分子材料、多功能水凝胶、组织工程支架与再生医学、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皮肤敷料、止血材料、可穿戴器件等。已经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Reviews Chemistry, Nature Protocols,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CS Nano, Biomaterial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30余篇, 单篇最高引用1200余次,SCI引用19000余次,H指数70。授权/申请发明专利12项,目前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4项。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和美国化学会Chemsitry of Materials Lectureship Award;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函评专家和中国生物学会血液净化分会委员。任 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 (SCI 期刊)副主编,Nanomaterials、Materials编委。撰写英文专著1章。
- 吉林大学杜志阳团队 ACS Nano:食源性肽程式化共组装策略及其精准干预结肠炎的效用机制 2025-01-15
- 华科大张耀教授团队 Macromolecules:壳聚糖-纤维素纳米晶界面力学行为 2024-12-24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王荣团队 Mater. Horiz.:具有快速止血和耐强酸性的壳聚糖季铵盐/植酸止血粉末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管理 2024-11-29
- 西北师范大学彭辉、马国富教授团队 Small:高光热转换气凝胶用于大气集水 2023-11-12
- 福大江献财、纺大叶德展 ACS AMI:具有高透光率和太阳光调制性能的热响应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水凝胶 2023-01-17
- 南京邮电大学陈润锋教授课题组 Adv. Mater.:在多重刺激响应碳点长余辉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4-09-19
- 港中深唐本忠、赵征/深大熊玉 ACS Nano:细胞膜伪装的多重刺激响应型AIE纳米凝胶用于肿瘤的精准化学-光热协同治疗 20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