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曹镛院士团队:单节有机太阳电池效率突破16%
2019-03-22 来源:中国科学杂志社
华南理工大学曹镛院士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酰亚胺功能化苯并三唑宽带隙聚合物,首次制备了能量转换效率超过16%的单节二元有机太阳电池。
有机太阳电池可通过调节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分子结构满足不同方面的功能需求,且最终产品可实现便携式、多样化应用,近年来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新型有机光活性材料(包括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的设计与匹配对于有机太阳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至关重要。对于电子给体材料而言,较深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有利于开路电压的提升。然而,当将这种给体与HOMO能级更浅的受体匹配时,会增加电荷分离的难度。更重要的是,用于增强受体吸光能力的化学策略通常会导致分子聚集能力同步增强,从而影响光活性层的相分离可控性。因此,为了平衡光伏参数,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给体-受体组合应同时满足吸收光谱互补、电学能级匹配、薄膜形貌可控等条件。
最近,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曹镛院士团队自主开发的基于酰亚胺功能化苯并三唑(TzBI)的宽带隙聚合物给体P2F-EHp与非富勒烯受体材料BTPT-4F和BTPTT-4F(或称为Y6)匹配,在吸收互补和能级匹配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薄膜形貌精细优化,实现了超过16%的能量转换效率,这是文献报道中单节有机太阳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记录,展示了PTzBI类聚合物给体的巨大应用潜力。论文第一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樊宝兵、张荻非、李美静,通讯作者为黄飞教授和应磊研究员。
该研究结果以“Achieving over 16% efficiency for single-junction organic solar cells”为题在线发表于SCIENCE CHINA Chemistry。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相关新闻
- 华南理工段春晖教授《Adv. Funct. Mater.》:发展超宽带隙聚合物给体用于半透明有机太阳电池 2022-12-30
- 南昌大学谌烈教授团队 EES:分子量调控的顺序沉积策略实现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利用效率突破5% 2022-10-02
- 四川大学彭强教授团队 CEJ:三元共聚策略提升PM6聚合物给体材料光伏性能 2022-09-08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蔡平、华南理工大学薛启帆 AFM:溶液加工的厚度不敏感阴极中间层在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2025-01-08
- 郑州大学孙晨凯课题组 ACS Nano:低成本聚合物给体PTQ16-10实现19.52%效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2024-12-31
- 武汉理工大学王涛 JACS:聚合物纳米纤维几何形态调控 - 实现20.1%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 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