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刘剑刚教授团队 AEM:控制第三组分分布实现高性能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
2025-03-10 来源:高分子科技
基于福斯特能量转移的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T-OSCs)可显著提高活性层的光吸收能力,从而改善其能量转换效率(PCE)。研究发现,由于能量转移效率(EFRET)会随着能量给体和能量受体之间距离的增加而急剧下降,因此,只有能量给体和能量受体的间距较小时,才能产生较高的能EFRET。然而,能量给体和能量受体在活性层内的随机分布导致两者的距离较大;此外,不可控的组分分布还容易破坏活性层的互穿网络结构。因此,优化第三种成分的分布可以显著改善光物理性质,提高器件性能。
图5.(a)最优的BHJ器件和CDBHJ器件的J-V曲线和(b)EQE曲线。(c)16个器件的PCE直方图。(d)本文与文献报告中基于PM6:Y6的T-OSCs的比较(PCE与JSC × FF)。(e)最优的BHJ 器件和CDBHJ器件的VOC -Plight和(f)JSC-Plight曲线。(g)BHJ-Device和 CDBHJ-Device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h)活性面积为1.21cm2的OSCs的J-V曲线。(i)其他四个代表性体系中BHJ-Device和CDBHJ-Device的PCE。
全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enm.202406136
下载:Controlling the Third Component Distribution Toward High-Efficient Ternary Organic Solar Cells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相关新闻
- 武汉大学邓红兵/赵泽团队 Sci. Adv.:废弃花粉和棉纤维“变身”高性能、水加工和可持续的生物塑料 2025-04-07
- 南工大材料学院 CEJ:自主表面工程驱动双连续相复合材料实现电/热双导性能的可持续提升 2025-04-01
- 华南理工大学赵祖金教授课题组 Sci. Adv.: 纯有机室温磷光敏化剂制备高性能超荧光OLED 2025-03-24
- 江西师范大学陈义旺&廖勋凡团队《Energ. Environ. Sci.》:星型小分子受体用于构筑高效稳定的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 2021-12-07
- 山东大学郝晓涛教授课题组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物理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1-03-09
-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郑庆东研究员课题组在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获得进展,实现了16.53%的光电转换效率 201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