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学术优先的现代大学制度和大学文化
“研究型大学必须坚持学术优先,坚持基础前沿的科学研究,建立良好的学术生态,教师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侯建国说,在中国科大,对教授没有硬性的考核指标要求,项目、经费、论文等一概不提硬性指标,不与个人收入挂钩,实行柔性的长期考核制度。
在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看来,大学发展的深层动力源于师生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因此,大学管理的本质是通过“制度激励”的方式不断激发师生员工的创新活力。近年来,上海交大在“制度激励”的管理理念下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着力打造卓越的创新人才成长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文化创新体系,目的是希望完成三个转变:由“行政主导”向“学术主导”的转变;由“学校办学院”向“学院办学校”转变;从“学校要求教师发展”到“教师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转变。
“建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陈晓漫认为,必须调动两个层面的积极性,一个是院系层面的,一个是师生员工个人的积极性。近年来,复旦大学在教师高级职务晋升时全面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目的是改变原来的学术评价机制,建立充分反映学科的差异性,真正反映教师的学术贡献,以质量、创新、贡献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的激励机制。
程旭十分强调大学的“使命自觉”。他认为,大学使命的核心要素是大学自身角色定位和社会责任定位,体现了大学的办学目标、办学方向、办学思路、办学原则和办学品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则强调,在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中国一流大学要有学术自信、文化自信、环境自信、制度自信,要敢于做有开创性的工作,坚持我们传统中的优秀部分,建设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和制度。同时,要有正确的大学评价观,因为对大学的评价不只是排名问题,更是指导大学办学的方向问题。
服务国家战略与国际化并举
清华大学近年来明确提出,要把一流大学建设放到国家发展的大舞台上。“把追求世界一流水平同满足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就有可能走出一条跨越发展的创新之路。”姜胜耀说,同时我国一流大学需要进一步拓展开放的胸怀和多元的视野,不仅仅关心中国或中国周边的问题,也要关心并致力于全球的问题解决。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培养的学生应当有胸襟从全球视角、跨越国籍和文化背景来看问题,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科大在坚持巩固和发展理科优势的同时,近几年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学科调整,更好地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侯建国说,我们一方面通过学科交叉带动工程与高技术学科发展,一方面发挥所系结合优势,构建“科教结合、协同创新”网络。同时,通过与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了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探索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化的有效途径。此外,中国科大近年来进一步加强国际化办学,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著名科研机构的科研合作,并聚焦重大项目,依托大科学装置,以科研的国际化带动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国际化。
“作为国家长期重点建设的大学,我们有更大的责任为中国的自主创新、跨越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陈晓漫说,在刚结束的复旦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把服务国家战略作为学校面向2020年发展的五大战略之首,提出要更加主动、自觉地在国家战略前沿谋大事、干大事,大力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科研组织方式和发展形态的转型升级,通过在服务国家的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带动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王树国表示,大学的使命也罢,责任也罢,定位也罢,“只要心中装着民族,装着国家,装着人类共同的事业,就不会走偏方向。”
- 首届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结果揭晓 | 以学科分类来衡量世界一流大学 2020-07-23
- 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北大领跑亚洲 2019-09-12
- 泰晤士高等教育年轻大学排名:中国大陆六所高校上榜 2019-07-02
- 双一流大学2000-2018年度国家三大奖统计情况 2019-06-28
-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排行榜”首次发布 2018-05-29
- 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率高? 2018-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