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华东理工大学深化技术转移体系建设 构建技术转移的“立交桥”
2012-09-19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华东理工大学和淮化集团日前宣布:采用最新技术的1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已完成设计工作,进入了基建与设备采购阶段,预计明年10月开车投产。华东理工大学通过技术转移体系平台,以自主开发技术嫁接产业化,又一个国内领先项目“蓓蕾”初绽。

  华东理工大学是以化工为鲜明特色的国家重点大学。建校60年来,该校坚持把服务产业技术转移作为大学服务社会、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精心构筑服务产业技术创新的“立交桥”。最近3年,该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保持在50%,在国内林立的大学中保持领先,远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技术转移一直是我国科技与产业结合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众多中小企业渴求先进技术,但缺少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而高校虽有人才优势和大批科技成果,资金实力却显不足。这使得高校、工程公司(设计院)和企业在技术集成上难以形成合力,科技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十多年来,华东理工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号召,秉承“面向行业、区域经济发展,注重集成创新,建立技术转移全过程服务体系,强化技术咨询、技术集成与技术扩散能力建设”的理念,逐步形成和完善内外联动、快速响应的技术转移及服务工作网络。就像围棋布局中的金角银边一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技术转移工作站、工程设计院、大学科技园等,支撑起了华东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体系的战略布局。

  1998年,华东理工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2001年被原国家经贸委,教育部联合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心将过程研究和工程研究统一起来,通过组建项目产学研合作攻关团队,把企业、学校、设计院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共同开发行业共性成套技术,利用该中心现有的工程设计研究、专家咨询、中试平台、安全评价、环境评价、知识产权、技术市场等技术转移架构进行整体运作,使创新技术、核心技术成套化、工程化、产业化。这样既大大缩短开发周期,又提高产业化的成功率。华东理工大学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盐湖化工核心产业链技术、乙烯生产过程先进控制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最生动的诠释。

  煤气化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核心技术,华东理工大学将实验室研究成果通过中试研究,并进行产业化放大,成功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在示范装置成功投运后3年内,该技术以其超越同类引进技术的先进技术指标以及适宜大型化的显著优势,应用到国内13家企业共35台气化炉上,占据了国内大型煤气化技术35%的市场份额。相比引进技术,为企业节省专利费达2亿元,由此拉动产业投资约400亿元;该技术还首次出口到美国Valero能源公司。

  华东理工大学不断深化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国内树立起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的一流品牌。目前,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兵强马壮,拥有一支100多人的专业队伍,合作遍及全国25个省份。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最新动态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