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浙江大学首推基础研究教师年薪制
2012-05-29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穷开心”,一直是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唐睿康用来自嘲的一种状态——搞基础科学研究,周期长而经费少,收入低又压力大。不过从今天(5月29日)开始,他可以在“不穷”的状态下“开心”搞科研了。因为,浙江大学刚刚出台了人才新政:加大对从事基础研究人才的支持力度,全面实行基础研究教师年薪制并推行6年长周期评估,其津贴或年薪保证高于所在学科同类教师的平均水平。
 
唐睿康教授就是这一新政的受益者之一。他说,对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来说,最重要的首先是自己有强烈的热爱,坚持自己的科研道路走下去,同时也离不开重视科研的文化与生态。唐睿康说:“学校为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提供基本和持续的支持,让教授能体面地在社会中立足,让甘于坐冷板凳的科学家不会因为经费而终止他们的研究。这种关照和倾斜,这种真诚和持久的支持,为我的科研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能让我安心科研。”
 
据浙江大学人事处负责人介绍,学校出台的这一新政将率先在文史哲和数理化学科推行,预计将有10%左右的浙大教师享受这一政策,从事基础研究的教师收入将会高于同类教师收入的平均水平。
 
“我们把原来的两年一考核,改变为6年一评估。评估优秀者将会在下一个聘期中继续得到支持。”浙江大学主管人事的副校长褚健说,对一所高校来说,支持一部分科学家潜心于探索重大科学问题,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从以往的情况看,相对于一些应用学科,潜心做研究的学者往往不太容易被重视,从事基础研究的学者相对清贫,这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是不利的。“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浙大具备了这样的时机和条件,用更好的政策和薪酬待遇,鼓励优秀的教师去尝试有可能失败的研究。这也是大学制度设计的责任所在。”
 
据了解,这一新政策今年将率先在基础学科支持50位左右教师,2013年在全校所有学科全面实施。“所有的学科都有从事基础性研究的教师。十年磨一剑有可能把剑磨得很好,但有可能磨不出来,我们希望创造一种允许失败的环境,让科学家潜心研究,没有后顾之忧。”褚健说。
 
浙大校长杨卫表示,高水平人才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和第一资源,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保障。学校在制定人才政策和教师建设评价体系的时候,必须将国家目标、学校目标和教师个人目标相结合,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
 
近年来,浙江大学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保持了持续上升的强劲势头。今年2月,美国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浙江大学有14个学科进入世界科研机构前1%,浙江大学作为学术机构在世界排名的上升幅度在中国最好的9所高校中名列第一位。国家科技部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表明,浙江大学在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国际专利授权数、不俗论文数、国际论文被引篇数、十年论文累计被引篇数等10项指标均居全国高等院校排名第一位。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