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七成受访者认为大学行政领导兼做科研弊大于利
2011-12-14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日前,湖南大学新任校长赵跃宇正式对外宣布,在自己任校长任期间,将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新带研究生。他解释此举是为了给全校师生做好管理服务工作——不亲自带学生,是为了带好全校所有的学生;不做课题,是为了全校的老师能够更好地做课题。
 
他的这番表态在社会上引起热议。反对者质疑,不带头做学术的校长不是好校长;支持者认为,目前大学行政领导兼做教学科研,已经严重影响到学术资源的合理分配,赵校长的做法值得肯定。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3010人进行的一项名为“你如何看待大学校长兼做科研”的调查显示,74.3%的人支持赵跃宇校长的做法。在自愿参加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高校教职人员占36.5%,教育部门管理人员占8.7%。
 
“评价一个大学校长好坏的标准,应该是他管理的大学的业绩优劣”
 
最近,江苏省某高校教师张力(化名)正为课题的事情发愁。他去年拿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因为任务繁重,需要吸纳其他老师作为课题研究成员。可他每次提出申请时,都被以可能影响学校正常教研秩序为由拒绝。张力认为,这个理由只是托词。他觉得,自己的课题之所以得不到支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校领导没有参加。
 
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刘义(化名)告诉记者,当下高校行政领导运用权力谋取学术资源的现象非常普遍。在他看来,学校内部分配研究项目等学术资源已经成了一个利益分配的过程。其中“最占便宜的”是那些既有学术身份,又掌握行政权力的人,“他们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想不得到好处都难”。
 
刘义说,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聪明”的老师很愿意去做行政职务,因为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行政领导,情况就会大不一样。而一些一心只想做学术的“清高”的老师,就很难拿到与自己学术能力相匹配的学术资源。
 
“我身边有不少同事抱怨过学术资源分配不公,可是抱怨有什么用呢?行政领导在学术资源分配中占得先机成了潜规则。要么屈从于这个规则,要么就被规则所淘汰。”刘义无奈地说。
 
调查中,85.4%的人感觉,大学里行政领导兼做科研的现象普遍存在。
 
调查显示,71.5%的受访者认为大学行政领导兼做科研弊大于利。83.1%的人担心会导致行政权力影响学术资源的合理分配;70.4%的人担心会加剧大学官僚气息,影响学术自由;60.2%的人担心领导精力有限,两头难以兼顾;47.4%的人担心影响科研质量;46.4%的人担心影响其他大学老师的发展机会。
 
“大学校长不做科研,对个人而言是‘灾难’,对学校而言则是‘福祉’。”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洪成文教授说,湖南大学校长的这一做法乍一看好像是作秀,但实际上他是在个人前途与学校发展间作出了重大抉择。作为学者型校长,放弃科研就意味着放弃了对众多奖项的角逐,放弃了当选院士的机会,是事关个人“生死存亡”的大事。但是,这样的选择却能让他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服务学校发展上去,整个学校最终会因此而受益。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