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南大学王慧团队诚招硕博生、博后及科研骨干 - 化学、化工、材料、海洋科学与工程应用
2025-11-19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因团队发展和科研项目需要,现面向海内外招收硕士、博士、博士后及科研骨干数名,研究方向涵盖化学、材料、环境与海洋工程等相关领域。


学院介绍


  据国家需求、地方有用、学校可做的三大原则,海洋科学的定位是基础应用研究,以国家南海战略及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向导,设置了研究方向:海洋化学与生态、数字海洋、资源/能源与新材料、海洋生物资源利用。通过机制创新、科研资源整合和学科交叉融合,发挥各种重要要素的协同作用,建设成为一个高水平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海洋学院。学院现有国家级人才6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学院有两个省级院士工作站(林浩然院士、侯保荣院士),力求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基础扎实、思路活跃、极富朝气和创造力的高水准科研队伍。


团队介绍


  本课题组围绕“海洋战略元素高效获取与可持续利用”这一核心科学问题,致力于发展高性能吸附与分离材料、海水资源化过程动力学提升机制及工程化应用技术。团队负责人王慧研究员、博导。主要从事海水提铀动力学提升及海洋资源综合开发相关研究工作。入选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优青项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共10项。


  团队现有1名国家级人才和多名省级人才,科研经费充足,实验平台完善,研究氛围积极。主要研究涉及环境化学、海洋功能材料、海洋工程应用、海洋科学等多个领域。


招聘方向
  • 化学及化学工程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电化学环境化学等相关领域
  • 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多孔材料、共价有机框架、金属有机框架、分离膜材料等),重点聚焦海水提铀及相关海洋资源利用
  • 海洋工程应用:包括海水提铀与海洋能源耦合利用、海洋环境过程模拟,海洋波浪动力学响应及相关工程装备的研制与应用

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要求


  • 具有化学、材料、海洋科学等相关领域学习和研究背景的本科生及硕士生;

  • 对科学研究有兴趣和热情,工作积极主动,踏实勤劳,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 具有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


博士后及科研骨干应聘基本条件


  • 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品质良好,符合国内高校科研人员基本要求;

  • 身体健康,能够全职从事博士后/青年教师研究工作;

  • 获得博士学位,且从获得博士学位到申请之日不超过3年;

  • 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


博士后相关待遇


  • 年薪标准:按照海南大学和海南省相关政策执行,根据全口径统计,年薪约为30万元

  • 职称晋升:依照海南大学相关政策,在站期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或入选博新计划等项目,可获聘海南大学副教授/副研究员(事业编制)

  • 经费资助:海南省为博士后提供科研资助,包括

    研究项目资助15万元/每年获批项目数量约为项目总数的2/3

    面上项目资助10万元以奖金形式发放,须申报评审)

    具体以海南省相关政策为准;

  • 其他福利:全职博士后在站期间按学校规定享受社会保险、公积金、子女入托、入学等福利。


科研骨干相关待遇


  • 薪酬待遇将根据海南大学相关文件和所聘岗位的要求确定。

  • 科研能力突出,在本专业领域取得优秀成果或突出业绩的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可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薪酬,具体根据人才近五年的科研业绩和聘期工作目标任务由学校特聘会议定。

  • 对科研能力突出的优秀青年学者在入校时经学校特聘会议定可申请直接认定高级职称。

  • 根据科研工作实际提供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

  • 海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有关配套待遇(以海南省最新政策为准)


海南省相关政策


  • 住房:报到后经海南省认定为C类及以上人才,符合海南省相关规定的可分别申请不超过150/180/20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一套,全职工作满5年由政府无偿赠与80%产权,满8年赠与100%产权;经海南省认定为D类或E类人才,可分别申请5000/月、3000/月的住房租赁补贴或购房补贴,累计发放不超过3年。

  • 海南省政府将为全职在琼工作的C类及以上人才购买每年6000元以上的商业健康团体保险,并享受年度健康体检服务。

  • 其他相应层次对应享受落户、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和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待遇。

  • 符合海南省相关规定的人才可享受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的优惠政策。


应聘方式


  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包含个人简介、教育经历、科研工作经历、研究成果、个人能力及研究兴趣陈述)发送至huiw0318@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岗位类型+本人姓名”。符合要求者将会通知安排面试。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最新动态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