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鼎盛院士:科技论文水平决定影响力
2011-04-22  来源:科学时报
 
利益:论文外流的隐患
 
中国物理研究近年来有了长足进步,每年产出具有相当国际交流价值的论文约2万篇,体量不可谓不大,但是5个主要国内物理学刊物仅刊登了其中的3400余篇,约占18%。
 
“也就是说,更多的论文投向国外,大约80%是国外刊物在替我们发表。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恐怕会有些问题。”王鼎盛分析,如果按照目前国际科技期刊出版的发展趋势,论文实现开放获取(Open Access)已为时不远。
 
开放获取,意味着论文作者需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给期刊出版商。
 
“据我了解,现在一些开放获取的论文需要作者支付至少1000美元。”王鼎盛给记者算了一笔帐:如果按目前中国的物理学界每年生产15000篇SCI论文来计算,未来开放获取,将使我国每年为物理论文发表支付国外出版商超过1亿元人民币!
 
而这仅仅只是物理一门学科。
 
“这就是为什么目前国外出版商格外重视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王鼎盛坦言。
 
据国际专业机构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2000年期间,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术期刊价格涨幅高达185.9%,科技和医学领域学术期刊价格涨幅分别达178.3%和184.3%。
 
国内论文外流至国外刊物,而国外出版商再将其卖回中国,用王鼎盛的话说,“这其中的利益如果算下来,会令人瞠目结舌”。
 
但是,中国物理界每年产生数量如此多的论文,有限的国内刊物肯定不能将其完全“消化”。这样一来,论文投向国外似乎不可避免,因为毕竟文章不能没有出口,“从这个意义上讲,刊物还不够”。
 
“学术刊物到底是什么?”王鼎盛认为,一是商品,二是原创性创新知识的积累和传递载体。
 
对于出版社和出版商来说,看重的是其商品属性,吸引好论文,可以让期刊卖得多、卖得快。而对于科学家来说,则看重的是其知识载体的属性。在他们的理想概念中,科技期刊最好能够免费阅读和获取。
 
因此,王鼎盛认为,除了国内的出版社和出版商要考虑此问题外,各个办刊物的单位或组织也要仔细思考这个问题。
 
“比如,中国物理学会或中国物理学界的责任,就是要让我国出产的有交流价值的物理论文都有地方发表。”王鼎盛认为,“这应该放在第一位。”
 
办刊物要目标准确
 
王鼎盛认为,各个单位和组织办刊物,应该有自己的定位。
 
“如果每一个刊物都有准确定位的话,大家就不会嫌刊物太多。”王鼎盛举了个例子,与很多单位动辄要办“国际一流刊物”的口号不同,《中科院研究生院学报》把办刊宗旨定位为:发表未来科学大师的处女作。
 
“未来有成就的科学家,很可能他的第一篇论文十分普通。但如果不让他发表第一篇,后面就没有进步的台阶。”王鼎盛表示,这样的办刊理念很实际。“美国物理学会为什么要办刊物?当然不是为了发表中国人的文章,而是要发表本国的。”
 
同样,中国物理学会办刊的目的,首先就是要让中国物理学界有交流价值的文章有地方发表。“所以,办刊要考虑量的问题,包括物理学会的会员有多少,每年能够出多少论文,物理学会有责任让它们有地方发表。”
 
因此,办科技期刊并不简单。而且,科技期刊办得好,并不等同于科技水平高。
 
荷兰等国家自身的科学研究并不多,但出版社和刊物都办得很好。“这没有对提高荷兰的物理水平起到什么贡献。并不因为荷兰的物理刊物办得好,荷兰的物理水平就高,这是两码事。”王鼎盛说。
 
对于国内办科技期刊,王鼎盛建议,要让好文章能够在刊物上快速发表,否则对作者没有吸引力。“平均来说,国内刊物作者从投稿到发表,还保持在一年左右。”
 
“当然,科学家把文章送到哪里发表,是自己的事情,不能行政施压,应该给他自由。因为他自己最了解在哪里发表效果最好。”王鼎盛说。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