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鼎盛院士:科技论文水平决定影响力
2011-04-22  来源:科学时报
不久前,中科院院士王鼎盛请中科院物理所办公室的同事们作了一项统计。
 
在2000年~2004年间,中科院物理所毕业的研究生一共是250人,他们在SCI上共发表了993篇论文。截至2009年,引用300次以上的还没有;引用超100次的有10篇,引用在30~99次之间的78篇。
 
“引用超过100次的10篇文章,作者包括8位老师和9位学生。其中一篇发表在《科学》上,一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其他8篇都发表在其各自专业领域的学术刊物上。”王鼎盛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分析说,因为这些文章都已发表了至少5年,已具备统计上的意义。
 
这一结果表明,论文引用的频次并不因发表期刊的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文章质量是决定引用次数多少的最关键因素。”王鼎盛十分肯定地说。
 
影响力:科学水平决定
 
参与《中国物理快报》编辑工作二十多年,王鼎盛当然知道一些科研人员喜欢把论文投到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尤其是国外的期刊。
 
在王鼎盛看来,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作者认为,同样的论文投到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可能受到的重视程度更高;另一方面是国内不少科研机构在评价科研论文的价值时,往往习惯于看其发表在何种期刊、影响因子是多少,甚至据此发奖金、定职称。
 
“有些单位曾规定,发表论文就有奖励,而且奖励的额度与期刊影响因子的高低成正比。例如我了解的一个单位是,奖金额度=(1+影响因子)×1000。”王鼎盛说,这个单位有100多位科研人员,每年用于发放奖金的费用为200多万元。
 
其实,能否做出科学界公认的重大成果,才是决定论文受重视程度的“撒手锏”。
 
没有选择国外的顶级期刊,2008年,中科院院士赵忠贤将自己在超导领域研究上的一流成果,发表在《中国物理快报》上。
 
“当时,他的学生是希望把论文投到国外刊物,因为这样可以更顺利的毕业拿到学位。”王鼎盛说,但赵忠贤自己并不追求刊物的影响因子,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优势在于周期短,成果能最及时地呈现在同行面前。
 
事实证明了王鼎盛之前对文章质量与引用次数之间关系的判断:截至2010年底,仅两年半的时间,赵忠贤这篇论文的引用次数已接近500次。
 
“国产物理论文进入了国际交流圈子,其平均引用率并不高。”王鼎盛统计发现,国产物理论文平均累计引用次数在国际上排名仅居第10位,只有德国、美国等先进国家的1/2,甚至1/3。
 
与过去相比,现在我国的科研实力确实提高了很多。但即便如此,我国科学家以第一作者独立发表的物理论文中,引用超过1000次的仍然是零。
 
“跟科技强国比的话,差距还是蛮大的。”王鼎盛说,尽管我国物理论文总数已上升为世界第一,但在引用超过300次的论文中,中国只占1%,美国则约占50%。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