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校陶醉于论文数量无法培养出一流人才
2010-08-25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上海交大公布“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哈佛大学位居榜首,东京大学为亚太区第一。北大清华进入前200,其中内地共有22所高校进入世界500强行列,这一数据比7年前增加了14所。该报告的主要参与者称,“榜单回答了中国大学在世界中的位置”。

  我们的高校在面对“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时代追问时,集体失语,但是按照这份榜单,近几年的世界排名却大幅度提升,由2003年的8所增至2010年的22所,不由让人产生疑问: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甚至创新型人才相当匮乏的高校,凭什么就能跻身世界500强之列?

  面对人们关于这份榜单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的质疑,上海交大有关人士解释道:“主要还在于论文数量增长非常快,有的学校论文数量成倍增长”。这似乎一语道破天机,中国高校与国外办学高水平的高校相比,最值得称道的是论文的数量之高,不过似乎也只有论文数量才略胜一筹。

  但是,以论文总量论英雄,作为给高校排座次的重要依据,这种评价方式并不能令人信服。早先就有权威媒体披露,2007年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为7.82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19.6%,首次超美居第一。但是,这其中论文泡沫化现象严重,认真计算起来,具有原创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被转化为生产专利和现实生产力的没有几篇,大多数论文的影响力不大,总体质量令人汗颜。缺乏发现和创新的东西,又有何价值可言?恐怕多数论文只会湮没在故纸堆中。

  在日益浮躁和功利化的风气影响下,在教育行政化学术官僚化的背景中,评估高校的办学质量,评价高校教师、学生的学术水平,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了数字化的指挥棒,“量化统计”成为绕不过去的字眼。于是,我们看到,由于利益攸关,不少高校教师无暇专心教学、搞学术研究,为了在一定级别的期刊上发表论文煞费苦心,拾人牙慧,不惜炒冷饭,缺乏创新与真知灼见;更有甚者,不惜花钱买版面,或者做“文贼”干起剽窃的勾当,近几年屡见不鲜的学术不端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当评估方式背离科学,统计成为政绩与功利的筹码时,它就变成自欺欺人的数字游戏,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丧失了权威性。

  由此可见,把论文数量作为我国高校在世界排名提升的依据,缺乏科学性,论文多寡回答不了“中国大学在世界中的位置”。尽管有“22所高校进入世界500强”看上去很美,但是我们的高校缺乏“大学精神”,办学水平不高是不争的事实。

  要甩掉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的帽子,这条路依然曲折漫长。如果高校陶醉于论文数量之多,面对靠论文提升的排名沾沾自喜,恐怕“钱学森之问”依然无解。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