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为企业烹制“技术大餐”
2010-08-23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协同攻关突破行业关键技术

  从实验室到企业生产一线,如果技术转移通道不畅,无疑会让科技成果的含金量大打折扣。经过多年的探索,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将工程研究提前,通过组建项目产学研合作攻关团队,把企业、高校、设计院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使高校教授、设计院设计师与企业工程师紧密配合、协同攻关,实现过程研究和工程研究的统一,共同开发行业共性成套技术,缩短了开发周期,节约了开发成本,提高了产业化成功率。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盐湖化工核心产业链技术、乙烯生产过程先进控制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便得益于此。

  “我们现在都是从企业生产实践中凝练出基础科学研究课题,开展科学研究,形成工业化关键技术后,再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推广与应用。”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负责人表示,很多实验要借助企业的资源。例如,自上世纪70年代至本世纪初,我国的煤气化技术完全依赖进口。我国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的开拓者于遵宏教授带领他的团队与企业、设计院合作,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攻关团队,成功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大力助推的江苏索普项目在与国外企业同台竞标中胜出,成功打开推广之门,并于2009年顺利投产。该项目的煤气化、甲醇合成等7项技术系由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打包一揽子推荐,在示范装置成功投运后的短短3年内,以其超越引进技术及适宜大型化的显著优势,应用到国内15家企业共40台气化炉,约占国内大型煤气化技术市场份额的35%左右。相比引进技术,该技术为企业节省专利费2亿元,创造经济效益近20亿元,由此拉动的产业投资约400亿元,可实现年产值约250亿元。

  积极筹划拓展国际技术转移

  在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进行科研合作的基础上,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以申请国际专利为抓手,与多家涉外专利代理机构紧密合作,并与国际知名发明投资公司签订关于发明促进与专利转化的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国际技术转移合作空间。同时,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还与日本东京农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联合进行技术转移硕士学位人才的培养等。  

  2008年以来,一批来自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先后前来联系、洽谈煤气化技术专利实施许可等事宜,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积极整合相关资源并全力配合,最终促成华东理工大学与美国Valero能源公司签订石油焦气化技术实施许可合同,技术许可费超过亿元。据了解,这是我国高校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海外技术许可费用的项目,也是我国大型化工成套技术第一次向发达国家实施技术转移,这将进一步巩固华东理工大学在国内煤气化技术研究开发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在技术转移领域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和影响力的一流品牌形象。 

  此外,华东理工大学通过广泛加强国际合作,形成我国能源化工的对外窗口。目前该校与国外6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杜邦公司、3M公司、孟山都公司、陶氏化学公司、拜尔公司、赫斯特公司、联合利华公司等跨国公司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华东理工大学与美国Valero能源公司就水煤浆气化技术在美国实施许可进行合作,成为陶氏化学公司国内首家全球研发合作伙伴,与落户上海化学工业区的美国亨斯迈、德国拜耳等多家跨国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多次率(参)团出访日本、美国和欧洲有关国家探讨技术转移和国际技术合作事宜,多次举办国际技术转移相关论坛或交流活动。

  “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学科有关技术的研究,需要从科学研究、小试、中试到产业化,最后到商品化。中试在整个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却最不容易引起有关方面和企业的重视。”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适当引入市场手段,围绕该校急需或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建立中试基地,加速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力争通过组织有重大影响的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技术转移,支撑形成较大的产业经济规模。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最新动态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