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多年来,该中心在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技术转移运行新模式与新机制,积极凝聚技术转移专业团队、构筑技术转移联盟与共享平台、塑造技术转移及服务一流品牌,引领和带动了能源、资源、化工等领域及区域间、国际间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
2009年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超千万元的技术转移重大项目搁浅的情况下,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充分整合并运用多种资源和渠道,重点加强了面向中小企业的量大面广的创新服务工作,完成技术转移项目数量与2008年相比增加23%,技术转移工作整体上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
“平台+联盟”加速技术转移
2007年,上海市宝山区科委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3家院校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签订长期合作框架协议,正式成立了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宝山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008年,海隆石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接到了可用于西气东输管道和俄罗斯天然气输送管道的特种涂料的订单,海隆石油公司为此组建了研发团队,但在关键技术环节上始终不能突破。得知这一情况后,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宝山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组织相关专家经过两个多月的试验攻克了技术难题,经过工艺放大后顺利投产,当年就使海隆石油公司年销售收入增加6000万元以上,而且还在该公司培养形成了一支特种涂料研发团队。与此同时,由海隆石油公司、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组建的上海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启动。2009年华东理工大学通过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宝山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开展的技术转移项目合作就有近10项,获得了各方的高度评价。
这只是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平台+联盟”模式促进校企合作的一个范例。2008年12月,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7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共同发起创建上海技术转移(交易)服务联盟,目标是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综合性技术转移服务。同时,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还参与组建了新一代煤(能源)化工、汽车轻量化、抗生素等一系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教育部石油化工技术转移联盟等;并通过整合各加盟单位的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增强服务能力,共同打造了长三角及能源化工(石油化工)技术转移高地。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组织学校和联盟内成员的技术力量,由地方提供办公场所、活动经费,使我们的优势学科与地方资源优势或技术需求紧密结合,大大提高了服务成效。”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负责人介绍,几年来,该中心成功搭建了两个公共服务平台——教育部石油化工频道、上海能源化工技术转移平台,同时还建立了上海宝山区创新服务中心、浙江吴兴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工作站、镇江丹徒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杭州顿力长三角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山东济宁煤化工研发基地等多个联盟分支机构。这些平台及分支机构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及初步运作,使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品牌及影响力逐步显现。2009年,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先后与大庆市政府、淄博市政府、齐鲁石化公司等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江苏太仓、浙江金华、淄博高新区等单位达成了共建技术转移分中心(工作站)的意向,合作遍及全国25个省市。
- 华东理工大学田禾院士、马骧教授团队 Angew:单环发光体的近红外室温磷光 2024-10-27
- 华东理工大学马骧团队 Angew:实现具有超宽范围寿命可调高效深蓝色有机室温磷光 2024-03-31
- 华东理工大学王庚超教授/王文强团队 Angew:电泳驱动可控相分离制备强韧型介孔壳聚糖电解质膜 2024-01-22
- 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立营口中心 201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