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术界关注中国科学道德问题
2010-07-27 来源:科学时报
科学道德诚信教育
“我相信,永远不可能杜绝有人恶性造假,但通过教育,大部分人都会遵循基本原则。”
王小凡强调,应该通过教育来预防这类问题。研究生刚进入这个领域,就应该受到科学道德教育,让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有些事情绝对不能做。中国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应该正视这个问题,从教育入手。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规定,科学道德伦理是必修课,在研究生入学初,首先用两天时间集中讨论科学道德规范,不只是读一些条条框框,这些东西有时很难理解,而是用实例或案例来解释哪些可以做,哪些行为不能接受,这样印象就比较深。”王小凡说。
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国内很多老一辈科学家们都在关注这一问题。
最近,王小凡在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会面时,专门谈了如何从国家层面上推动对年轻科学工作者科学道德的系统性教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最近也主动邀请他和耶鲁大学教授林海帆为基金委提供美国科研机构对研究生进行科学道德教育的材料,以帮助基金委组织这样的必修课在中国施行。
谈到处罚,王小凡强调一定要慎重,对于错误性质程度不高的不能一棒子打死,“处罚要相对于错误的程度,一旦非常恶性的事件发生并得到证实后,一定要重罚,罚要有威力;这主要从基金管理部门着手,作出很强硬的措施。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规定,3年或5年甚或终身不能申请这方面的基金。国内现在的情况是,在该惩罚的时候不惩罚,遇到这样的事情不了了之。”
“我认为这样做非常危险,到最后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大部分人都是无辜的。因为今天中国的崛起肯定受到西方的瞩目,有的人会为之高兴,因为科学无国界;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你对我的优势地位的挑战,就专门挑你的毛病。偏偏国内又有人干这种事,那他就会把你的这种做法加以渲染,整个国家的形象都会受到影响。”
中国科学发展中存在的科学道德问题也引起中美两国科学界的重视。据中国科协网站6月30日的消息,中国科协与美国科学促进会日前发表联合声明,成立道德联合指导委员会,以协调双方在科学道德领域内的合作。
王小凡说:“这是一件好事,希望能看到成效!”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学术界的两大悲哀:研究生盼毕业?,研究员盼退休 2019-10-22
- 有机物键能数据库(iBonD)面向学术界免费开放 2016-11-02
- 学术界现状及海归高校前景分析 2016-10-08
- 中国工程院公布“院士科学道德守则” 2012-06-28
- 科学道德教育或将列入高校必修课 2012-06-11
-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座谈会在武汉大学召开 2012-04-18
- 苏大李刚教授、美国Tufts大学Ying Chen教授/David Kaplan院士合作 AFM:人工培养肉 - 食品行业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