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美国学术界关注中国科学道德问题
2010-07-27  来源:科学时报
 
“不能靠这样来推动科学”
 
“在中国,我过去提过,为什么不能像西方国家的大学一样,由教授委员会来全权负责科学研究的管理,而不是科研处!科研处不能真正了解科学过程,只能按死规定管理。”
 
6月28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中国挑战科学极限甚或道德极限》。
 
文章指出:“火药、活字印刷术等发明曾使中国位列世界科技领域前沿。而今,中国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儿,正在为中国科技的重新崛起而努力。”“但由于中国不存在西方的社会和法律约束,中国富有进取精神的科学家也在挑战伦理极限。”
 
“2008年,中国科技部门要求科研人员在两年时间内研制出30种临床实验性药物,但申请项目资金的时限只有5天。而且,1949年以来,中国只研发了一种获得国际认可的药品: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王小凡认为,目前国内在制度上存在很多对伦理教育不利的地方。
 
第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王小凡说:“我最近听说有些地方,包括一些重要的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一些研究所,对发表论文仍然实施奖金鼓励,比如发表一篇《自然》论文,奖金可以发到20万元。这是很大的诱惑力。大学、研究所将论文发表与奖金直接挂钩甚至召开新闻发布会,我觉得很危险。这个现象一下子杜绝不了,但要慢慢取消,不能靠这样来推动科学。”
 
第二,逼良为娼,铤而走险。“这是我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到的。前不久,上海一所著名高校的一位教授给我写信说,他有一个学生很着急,论文送了几个期刊都没有被接受,他认为这篇论文的质量非常好,想看看能不能上我所在的《生物化学杂志》。这名学生毕业快一年了,根据学校的规定,博士毕业后一年内没有在影响因子在5以上的期刊发表论文,那么学校将废除他的博士学位。我觉得这个处罚太重了,让人觉得读博士6~7年的时间全部付诸东流,这种巨大的落差会使一些人铤而走险——造假。这叫逼良为娼,是被逼之下不得已为之!”王小凡说。
 
王小凡说,大学和研究所制定这样的规定也许是促使研究生们拿出好的成果。但科学的进程是不可预料的,如果都能预料,那还做什么科学呢?“科学本身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很多情况下你会发现自己的假说不对,需要修正,再往前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