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名风投意欲结缘中科院
2010-04-15 来源:科学时报
近日,美国著名风投公司ARCH Venture Partners的共同创始人之一、曾成功投资多家世界知名高新技术企业的Robert Nelsen和美国著名战略咨询公司摩立特集团中国区董事会主席Edgar Hotard,受邀走访联想学院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探讨未来在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机会。
作为中国最大的国立科研机构,中科院掌握大量有市场前景的科研项目和革命性的技术,是整个国家创新活力最强的科研体系。
ARCH是美国最大的早期研究风险投资的企业之一,目前管理的资本高达16亿美元。从创立至今的23年内,ARCH已成功地为40多所研究型大学投资140多个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材料领域的项目,其中1/3成为成功的上市公司。
基础研究与风险投资有多远
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比较晚,相对于美国已经发展了近50年的投资体系而言,可谓处于婴儿期。然而,就算在美国,勇于和敢于投资早期科研项目的风险投资企业也少之又少,占所有风险投资资本的不到5%。在中国,这类定位于基础研究的风险投资企业几乎没有。而作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对于风险投资的观念也相对保守。
ARCH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大多数作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并不认同、接受风险投资。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作好基础科研。有人甚至认为,商业利益会有损于他们研究的客观性与独立性。
“科学家都一样,不管是中国科学家还是美国科学家。”Nelsen说,“他们一直在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接受商业投资、商业化运作?科学家不仅需要承担科研责任,也需要履行社会义务,他们有义务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利益最大化,造福人类社会。”
在中国,风险投资也遭遇了同样的态度。“中国科学家的商业意识很淡薄,他们很多人不愿意接受商业运作。”联想之星孵化器投资部教务长周自强说。他所在的联想之星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以期能够促进资本与创新科技之间的联姻。
周自强还指出,中国的风险投资与美国有很大不同。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远不及美国成熟;同时,中国投资和管理新兴高技术公司的人才稀缺。这些制约了中国的风险资本和创新科技的有效互动。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美国东北大学白若冰教授课题组:液晶弹性体的热力耦合中的合成-加工-性能关系 2024-12-04
- 苏大李刚教授、美国Tufts大学Ying Chen教授/David Kaplan院士合作 AFM:人工培养肉 - 食品行业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2024-11-12
- 美国东北大学郑义教授、Marilyn L. Minus教授团队:易于制造的高透明薄型聚乙烯醇气凝胶 2024-11-10
- 中科院化学所陈传峰研究员团队《Nat. Commun.》:非手性发光分子溶液体系高不对称因子圆偏振发光 2025-03-29
-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韩艳春团队 AFM:弹性体基体中构建连续共轭聚合物网络 - 实现高拉伸性与高电学性能兼得 2025-03-25
-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AM: 发明“机器学习增强试错法” - 实现橡胶配方高效、极限优化,已应用于高技术装备制造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