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名为STOBA的新型材料,这种材料将被用于制作锂电池正负两极交界处的间隔结构。当电池的温度超过130摄氏度后,这种材料就会由正常状态下的多孔结构转变为薄片结构,这样便可将电池的正负两极完全隔绝,从而阻止电池温度的进一步上升,防止自燃或爆炸发生。
研究人员表示,锂电池在加入这种新材料后,成本会提高3%左右,并有望在今年上市。锂电池是现有电子产品重要的动力来源,却也是最不稳定的电子零组件,以前无法要求安全的锂电池,是因为全球都没有解决方案。现在发展的高安全性STOBA锂电池技术,能有效提升锂电池安全性,巨幅降低电池爆炸事件机率。工研院开发全球独创的高安全性STOBA锂电池材料,已经申请专利9件29案,有机会让台湾锂电池产业站到国际舞台颠峰。
工研院材化所副所长彭裕民表示,STOBA是奈米级的高分子材料,添加在锂电池后形成防护膜,好像是奈米级的保险丝。当锂电池遇高热、外力撞击或穿刺时,STOBA会即刻产生闭锁效果,避免电池发生短路,并阻断电化学作用进而防止高热,确保3C产品电池及电动车辆电池的安全性与实用性。STOBA技术已经通过比国际安全标准更加严苛的强制短路穿刺实验,也是目前全球从材料端根本创新,解决锂电池安全的技术。
工研院STOBA研发团队,经过各种尝试与努力,最后在高分子组成物中,找到耐高温、良好接着、具可挠性等特点的相似结构,经过数年的材料改质与测试,最后终于突破困境找到全新材料,除有效解决安全性问题,也提升高温循环寿命20%以上。说明材料研发人员,更需要耐力与抗压性,如同修行者般,需要做比99%更多的努力,才能等到最后1%灵光的出现。
附:高安全性STOBA材料
2008年全球生产出31亿颗锂电池,六个标准偏差已经无法满足锂电池安全要求,工研院STOBA材料让锂电池具备重要的「冗余(redundancy)」时间,并达12个标准偏差,让锂电池发生短路产生高温时,即可产生闭锁反应机制,避免后续的热爆问题,确保消费者安全。
锂电池安全问题主要来自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包括电池不当加热、过度充电、正负极材料接触造成短路等。当内部温度持续升高且无法抑制时,分开正负极材料用的隔离膜就会开始熔化、穿破,而导致大量电流短路,然后电池就会加速变热,温度上升至180℃以后会引发正极材料分解,产生很大热量,使电池瞬间温度急遽升高,如同在有裂逢的压力锅中不断加热一样,最后产生热爆升,喷出大量气体,引发起火燃烧及爆炸等危险。
- 西工大尹大川/邓旭东团队《ACS AMI》: 基于卵清蛋白和单宁酸的超稳定涂层用于高分子材料表面亲水改性和抗菌功能化 2025-02-16
-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刘志远/澳门大学姜颖课题组招聘:联培博士、博后 - 高分子材料/电子/生物医学工程 2025-01-23
- 郑州大学王建峰/王万杰 Adv. Sci.:太阳-红外宽光谱高吸收/发射高分子复合材料用于全天候辐射热/冷收集与热辐射能量转换 2024-12-31
- 湘潭大学马增胜教授团队/华南理工大学刘军教授团队 Angew:“电荷仓库”诱导锂离子电池中富氟化锂的SEI层的形成 2024-03-05
- 南工大董维亮教授等 Angew:从废弃PET塑料到高价值锂电池负极材料 2023-10-29
- 浙理工胡毅/特拉华付堃 ACS AMI:以废弃服装腈纶纱线为原料制备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用于柔性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2023-10-10
- 长春理工大学张健夫教授团队 CEJ:变色龙启发的自适应光响应聚氨酯薄膜用于动态安全的多维“阅后即焚”加密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