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国际工程教育年会召开 众专家呼吁“回归工科”
2009-12-2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国基础建设方兴未艾,被国际建筑界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铁路、公路、民航、沿海港口均居世界前三。
 
巨大的工程科技人力资源。中国科协最近发布的资料,中国已拥有科技人力资源总量4200万人,居世界第一,其中工程科技人力资源约占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新世纪以来,青藏铁路、水稻计划、三峡工程……一系列宏大工程也实现了世界一流创新,证明了中国力量。
 
潘云鹤院士介绍,中国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分为专业技术型和研究导向型两类:专业技术型是仿苏联的,特点是理论加上技术实践,偏向解决工程问题;研究导向型是仿美国的,特点是理论加发展新技术,偏向发表科研成果。
 
“中国未来的发展还迫切需要另外三类工程人才。”潘云鹤称,那就是技术集成创新人才、产品创意设计人才、工程经营管理人才。“在理论和技术实践齐备的前提下,技术集成创新人才侧重于多专业知识的交叉应用;产品创意设计人才侧重于创新设计;工程经营管理人才侧重于创业与市场能力。”
 
潘云鹤还建议,应该进行工程师创新能力再培训。“我国现有工程科技人员约1200万人,应选择其中10万优秀者进行3~6个月的工程创新再培训。包括集成创新、设计创新、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充实前沿科技、创新案例、交叉学科和人文知识等,使之增强创新精神。”
 
“中国的工程科技及其人才有可能成为世界上两道亮丽的风景线。”潘云鹤院士表示,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全球化的高潮中,中国的工程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都将得益于此。
 
“世界的目光已经聚焦中国。“中国是未来的制造业大国,未来的中国急需大量的工程师,工程教育在中国的前途不可限量。”首届国际工程教育大会召开时,美国工程教育界最具影响力的组织——美国工程教育协会(ASEE)这样解释他们为什么第一次选择在发展中国家举办这样的盛会。
[上一页]  [1]  [2]  [3]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雯雯)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新闻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