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教育年会召开 众专家呼吁“回归工科”
2009-12-2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中国工程师培养面临历史契机
没有周末,没有假日,甚至没有陪女友看看电影的夜晚。毕业一年多,周平的字典里只有一个字:“忙”!
27岁的周平是浙江一家研究院建筑设计师,本科在西安交大学画了5年建筑设计图,研究生又进南京大学继续深造。前不久,周平作为年轻的建筑师登上一次全国大奖的领奖台,“很多城市都变成了大工地,中国的建筑设计师大有可为”。
关于收入,周平没有具体透露,但表示虽然房价在不断飙升,自己已经开始积攒力量,随时准备出手,“两居室的首付已经差不多了”。
在周平的身后,中国工程师培养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契机。
潘云鹤院士说,中外发展的经验表明,工程需求提供的任务和岗位为产生优秀的工程科技人才提供了肥沃土壤。
以美国为例,上世纪40年代的曼哈顿原子弹工程、60年代阿波罗登月计划、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等重大工程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工程科技人才,美国也由此成为世界最强的大国。
潘云鹤院士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业化发展梳理为四个阶段:共和国成立之初,依靠苏联;上个世纪50年代末,依靠自力更生发展(完全封闭);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下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特别是加入WTO后,形成全球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他就此预测,2009年之后,中国经济肯定会转向新的模式: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模式。
一组数据显示,宏大的工程规模正为中国工程科技人员的成长提供着千载难逢的机遇:
大规模的产品生产。中国制造业规模目前居世界第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有210种产品,如钢、煤、汽车等产量世界第一。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雯雯)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