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酮是由烯烃和一氧化碳(CO)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市场上的聚酮主要用于绿色工程塑料以及超强纤维。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聚酮材料拥有优异的机械力学性能,且耐化学腐蚀,耐磨性以及阻隔性良好,同时符合低VOC要求,是一款性能多元化的绿色环保材料。不同于低掺入比(< 5%)的主链羰基聚乙烯,聚酮的高羰基掺入比使其具有高熔点(Tm > 230 oC),高拉伸强度(> 60 MPa)及高弹性模量(> 1.2 GPa),因此,作为工程塑料的聚酮多用于聚酰胺和聚甲醛产品的部分市场。
现阶段,工业上聚酮的生产以贵金属钯为催化剂,价格昂贵且难以回收利用,导致聚酮的价格偏高、市场规模及应用领域有限,开发廉价丰产金属的催化体系一直是聚酮合成领域的前沿。然而,实现高羰基掺入(~50%)往往需要高浓度的CO,但CO的强配位性极易毒化过渡金属,导致催化剂寿命和反应效率大幅度下降。此外,目前所报道的多数镍系催化剂合成过程繁琐,难以催化乙烯/α-烯烃/CO的三元共聚,而此聚合产物是重要的聚酮产品。因此,开发合成简单、高效且稳定的镍催化体系极具工业应用前景,但同样面临巨大的挑战。
以上研究成果以“Scalable Nickel Catalysts for Carbonylative Ter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α-Olefin with High Efficiency”为题,发表在J. Am. Chem. Soc. (doi.org/10.1021/jacs.4c12213)上,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博士生焦爽,通讯作者是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野教授,该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 Grant 52273004, 92356305)的支持。
刘野 简介
刘野,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得应用化学工学博士学位(导师:吕小兵教授)。2016 ~ 2018年在德国康斯坦茨大学从事洪堡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Prof. Stefan Mecking),随后破格晋升教授,并入选国家青年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合成化学、聚酮树脂和纤维等。近5年通讯作者代表性工作(J. Am. Chem. Soc.doi.org/10.1021/jacs.4c12213;2021, 143, 10743.Angew. Chem. Int. Ed.2024, 63, e202404186;2022, 61, e202204492;2022, 61, e202204126;2022, 61, e202116208.ACS Catal.2021, 11, 8349.Macromolecules2020, 53, 2912; 2021, 54, 4641;2023, 56, 510;2023, 56, 1759; 2024, 57, 4174;J. Catal. 2023, 417, 334;ACS Macro Lett.2024, 13, 1099)。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12213
- 吉大张越涛教授 Angew:低成本催化剂开启闭环回收新篇章 2024-12-30
- 川大朱剑波教授团队 JACS:溶解平衡促进动力学拆分聚合反应 2024-12-18
- 中山大学柯卓锋教授团队 Macromolecules:聚乙烯镍催化剂的配体作用机制解析 2024-12-12
- 大连理工大学刘野教授 Angew:镍催化剂经济高效制备聚酮高分子材料 2022-05-18
- 中南民族大学杨应奎教授团队《Mater. Today》:锂离子电池用羰基聚合物链工程 2021-09-13
- 大连理工大学刘野教授与中国科大陈昶乐教授JACS:C1资源制备聚酮高分子 202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