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同济大学杜建忠/朱云卿团队 Macromolecules:基于空间位阻调控的Tishchenko聚合策略制备高分子量生物基芳香族聚酯
2024-11-22  来源:高分子科技

  季先科(Tishchenko)反应是一种利用醛的二聚化合成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具有高原子经济型。然而,由于引发阶段存在分子内环化等副反应导致聚合链的早期终止,目前利用该方法合成的聚酯分子量偏低(< 3 kg/mol),因此显著制约了其应用潜力。


  为应对上述挑战,同济大学杜建忠教授/朱云卿研究员在此前利用Tishchenko反应构建基于香草醛的二元醇前驱体以制备可降解可再生聚氨酯(ACS Appl. Polym. Mater. 2023, 5, 4536?4545)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并评估了六种对Tishchenko反应具有催化活性的商用催化剂,包括RuH2(PPh3)4、Al(OEt)3、Al(O-i-Pr)3、SmI2、EtMgBr和MgBu2。研究结果表明,使用Al(OEt)3作为催化剂,生物基单体香草二醛衍生物的Tishchenko聚合反应能够实现最高的分子量。同时,通过设计单体的取代基侧链柔性,实现了热学性能的可调控性。最终合成的Tishchenko聚酯在温和的化学条件下能够实现可控降解,展现出优异的可持续应用潜力。


  具体的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通过 Tishchenko 聚合新方法构建香草醛基可再生可降解芳香族聚酯


  在甲苯溶液体系中,作者通过Al(OEt)3催化M1单体成功合成了分子量高达17.7 kg/mol的聚酯。作者推测,Al(OEt)3的三个乙氧基配体均能够引发聚合反应,这种特性在金属中心周围产生了显著的立体阻碍,从而有效抑制了链回咬和环化等导致聚合终止的副反应发生。为进一步研究反应过程,作者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图2b)对Al(OEt)3催化M1的聚合反应进行了实时监测。动力学分析表明,M1单体的Tishchenko聚合反应遵循二级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κp 约为0.0610 L/(mol ? min)(图2d),进一步验证了其反应机理及效率。 


图 2. a) Al(OEt)3催化得到的Tishchenko聚酯的核磁氢谱;b) M1单体在DMSO-d(400 MHz)中聚合的核磁监测谱图;c) P(M1)的反应转化率-时间曲线;d) 拟合动力学曲线,M1的 Tishchenko 聚合反应遵循动力学二级反应。
随后,作者利用MALDI-TOF-MS研究Al(OEt)3催化得到的Tishchenko聚酯 P(M1) (图3)。在整个分布中,P(M1)主要存在三个分布。主要的分布是以两个醛基封端的聚酯,两个次要分布由以单乙氧基或双乙氧基封端的聚合物链组成,这进一步证实了OEt 配体在起始阶段发生了加成反应,使得催化位点的空间位阻增加,在引发阶段限制了小分子环化的发生。


图 3. Tishchenko聚酯P(M1)的MALDI-TOF谱图。红色圆形代表线性链结构。蓝色矩形代表醛基和乙氧基封端的链结构,绿色三角形代表两个乙氧基封端的链结构。


  为验证Al(OEt)3的三个乙氧基配体均能引发聚合反应的假设,研究团队设计了小分子模型实验以监测聚合引发阶段。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体与催化剂摩尔比为5:1的条件下, Al(OEt)3配体的乙氧基信号在30分钟内完全消失(图4a)。基于实验结果,作者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催化机理模型(图4b),认为Tishchenko聚合反应遵循逐步聚合机制。这一发现为深入理解反应过程及其高效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4. a) 反应引发阶段的核磁氢谱图;b) Tishchenko聚合的可能反应机理。


  然后,作者对得到的不同侧链取代的Tishchenko聚酯进行了热性能的表征(图5)。所有聚酯均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Td5 > 208 °C),其中P(M2)具有最佳的热稳定性(Td5 = 286 °C)。此外Tishchenko聚酯具有可调控的玻璃化转化温度(Tg),P(M1)-P(M4)的Tg范围从低于室温的1 °C到高于室温58 °C,较宽的Tg范围使得聚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图 5. a) P(M1)-P(M4)的 TGA 和 DTG 曲线;b) P(M1)-P(M4)的DSC 曲线。


  之后,作者进一步研究了季先科聚酯的降解性能。在0.1 M NaOD溶液中于55 °C条件下孵育10天后,核磁共振(NMR)分析显示Tishchenko聚酯几乎完全降解,伴随明显生成苯甲醇结构中的亚甲基CH2特征峰。此外,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酯键的特征吸收峰(1700 cm?1)显著减弱,进一步验证了聚酯的降解过程。研究还发现,所有聚酯(P(M1)-P(M4))均能在碱性条件(pH  13)和酸性条件(pH 1)下实现完全降解,充分展现了此类Tishchenko聚酯优异的化学降解性能,为其在可降解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图 6. a) P(M1) 及其降解产物在碱性条件下的核磁氢谱。b) P(M1) 在不同降解条件下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综上所述,作者通过调控催化剂的空间位阻效应,利用Al(OEt)3催化剂实现了Tishchenko反应初期三个乙氧基配体的协同参与,从而显著提高催化金属中心的空间位阻,有效抑制了链回咬和分子内环化等副反应的发生。最终,成功制备出重均分子量高达26.6 kg/mol的生物基芳香族聚酯。与常规逐步聚合的聚合分散系数(? > 2.0)相比,该方法制得的Tishchenko聚酯具有显著更低的聚合分散系数(? = 1.49)。此外,合成的一系列Tishchenko芳香族聚酯(P(M1)-P(M4))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Td5 > 208 °C)和可调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58 °C)。更重要的是,这类Tishchenko芳香聚酯可在碱性(pH = 13)和酸性(pH = 1)条件下降解,避免了其对环境的长期累积影响。通过调控催化空间位阻以优化可再生单体的Tishchenko聚合,作者为下一代可持续聚合物的发展提供了创新性思路,为绿色化学和可降解材料领域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该研究成果近期以“Exploiting Catalytic Steric Hindrance for Enhanced Tishchenko Polymerization: Toward Biorenewable Aromatic Polyesters”为题发表在《Macromolecules》上。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强泓儒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杜建忠教授和朱云卿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彤程青年研发基金等资助。


  论文链接: Exploiting Catalytic Steric Hindrance for Enhanced Tishchenko Polymerization: Toward Biorenewable Aromatic Polyesters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macromol.4c01955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