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其用途广泛且空气中稳定的结构易于调节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根据硬和软酸碱理论,MOFs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金属离子或团簇和有机连接体进行模块化合成。合成MOFs的策略通常涉及金属与杂原子的配位,例如O(例如羟基、羧基)、S(例如硫醇)、N(例如吡啶、吡嗪)和多个杂原子(例如吡嗪与氰基)。相比上述,基于金属—碳配位的二维MOF很少有报道,因为大多数金属-碳键在水氧环境下不稳定。尽管已有在惰性条件下在金属表面成功合成了明确的基于金属—炔烃的二维(2D)配位,但是苛刻的制备条件限制了金属—碳基MOFs的广泛应用,基于金属—碳配位的MOFs的合成仍然是一个挑战。
图1. 基于Ag-C配位的2D MOF的制备示意图。(a)Ag-iCN的合成(下图:Ag-iCN的分子结构(左),Ag-iCN分子的晶体堆积空间分布(右))。SJTU-101(b)和SJTU-102(c)的合成。
图3.(a)SJTU-101沿[001]方向的像差校正HRTEM图像。(b)(a)中选定区域的高倍显微照片。(c)SJTU-101优化得到的结构沿[001]方向的模拟投影势图。SJTU-101沿[001]方向的SAED图案(d)和模拟倒易晶格图像(e)。(f)TEM图像,(g)SJTU-102沿[001]方向的SAED 图案。(h)SJTU-102的滤波TEM图像和(i)模拟TEM图像。比例尺:(a、b、c、f、h、i)10 nm、2 nm、2 nm、500 nm、2 nm、2 nm;(d、g) 1 nm?1。
目前该工作以“Two-Dimensional Silver–Isocyanide Frameworks”为题在线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24, e202417658.)上。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姜恺悦。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基金委、上海市科委、中国博士后基金等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17658
-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课题组:坚韧导电的高体积和高面积容量二维MOFs材料 2018-01-18
- 吉大杨英威教授、秦建春教授团队 JCR:金属有机框架双功能纳米系统用于缓解酸铝胁迫并调节植物生长 2024-11-19
-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Zachary Hudson教授等 JACS:导向网状化学合成介孔ZIFs 2024-11-02
- 浙江大学周民团队《Biomaterials》:金属有机框架-依达拉奉纳米复合物用于治疗放疗引起的脑损伤 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