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传感器能够实时测量不同的生物信号,具有从健康监测到人机交互等多种应用潜力。然而,这类设备的广泛应用受到多种实际限制的制约,包括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问题、大型设备体积、不可靠的操作以及使用不便等。为满足某些需求,往往需要在设计上做出权衡。例如,为减少对电池的需求,常使用有线或短距离无线电源,这会限制用户的活动自由。使用刚性电池虽然减少了电源问题,但却增加了设备的体积,并且需要频繁充电或更换电池,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另外,可穿戴能量收集器虽然可以集成到系统中,但它们依赖于特定的外部环境(如光和温度)或用户活动(如运动和锻炼)来获取能量,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需增加转换和调节电路,导致能量损耗。此外,连续的汗液生物标志物监测通常依赖于体力活动或电刺激来提取汗液,这进一步增加了能量消耗,限制了这类系统的实用性和用户友好性。
近期研究表明,创建具有兼容外形尺寸、相应功率等级和在传感与能量模式之间具备互补特性的可穿戴微电网系统的可行性。这样的系统依赖于将能量收集与能量存储功能整合在一起,并具有匹配的电气特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耗,提高能量的可靠性并延长设备的运行时间。这些能量系统应与具有相似外形尺寸的电子元件和传感组件相结合,并针对特定的使用场景进行优化,从而减少设备的体积并提高其实用性。为了进一步发展可穿戴微电网,特别需要解决与可持续自主供电、微型化、自我调节、按需多传感器生物标志物检测、安全性以及舒适佩戴性相关的挑战。
图1. 指尖式可穿戴一体化微电网原理与设计
图2. BFC和柔性AgCl-Zn电池的表征。
图3. In vivo 能量收集与电池充电。
图4. 渗透性汗液驱动的生物化学传感平台。
图5. 集成指尖可穿戴微电网系统的运行。
该系统能够通过渗透提取实现多个生物标志物的连续和长时间监测,展示了其在日常活动追踪中的高效性和实用性。这种集成的微电网系统在无创健康监测和日常生理参数跟踪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指尖可穿戴微电网平台在个性化健康监测和健康管理的多个场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通过对电路设计、电池、低功耗传感模块和数据传输技术的合理优化,可以显著提高设备的寿命、稳定性和功能性,并在整个系统中保持能量生成与消耗之间的持续平衡。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8-024-01236-7
作者简介
Joseph Wang教授
Joseph Wang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化学与纳米工程学的杰出教授、SAIC捐赠教授兼可穿戴传感器中心主任。在过去的30年里,Wang教授在微型机器人、可穿戴传感器和生物电子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王及其研究团队所取得的进展至今已在Nature, Nature Medicine,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Electronics, Nature Review Materials,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Robotics, Science Advances, 等期刊发表1200多篇论文,引用超过170,000次,H因子208。Wang教授是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NIA),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电化学学会(ECS)和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AIMBE)的院士。他已发表超过1300篇研究论文,撰写了12本书籍,并拥有60项专利。自2015年以来,他一直是汤森路透的高被引研究者(H指数为208)。Wang教授还被8所不同的大学授予名誉教授头衔,并获得了3项美国化学会(ACS)国家奖(分析化学、电化学和仪器奖)、Pittcon生物分析化学奖、2021年Talanta奖章、Breyer奖章(澳大利亚)、Heyrovsky奖章(捷克)和Speirs奖章(RS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分析化学奖章,以及2021年IEEE传感器成就奖。
丁士超博士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博士后研究员,博士毕于华盛顿州立大学,师从电化学领域国际知名专家Yuehe Lin院士,主要研究方向是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其在电催化、生物传感及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后加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杰出教授Joseph Wang院士课题组开展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目前在Nature Medicine, Nature Electronics, Nature Review Materials, Nature Synthesis, Nature Review Endocrinology, Science Advances,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共发表SCI论文75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SCI论文33篇,引用3000+余次,H因子30。目前担任Advanced Energy Conversion Materials期刊副主编, The Innovation (Cell press, IF=33.1), 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 (Elsevier, IF=28.6), Exploration, The Innovation Materials, Interdisciplinary Medicine, Soft Science, 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期刊青年编委, Discover Catalysis期刊编委,Discover Nano, Micro and Nano Systems Letters等期刊客座/主题编辑,和Nature Synthesis,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100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审稿350+余次。
- 西南交大机械工程学院 Mater. Horiz.:通过柔性彩色光波导进行指尖触觉传感 2023-09-01
- 上海师范大学杨海峰教授、汤婉鑫博士团队 CEJ:磁定向导电水凝胶用于智慧农业-指尖检测农产品中重金属离子 2022-11-04
- 第三届北京高校“指尖上的化学”分子模型组装大赛举办 2015-12-01
- 浙理工张兆发/田伟 AFM:适用于多场景的可多维度集成式可穿戴纱线传感器 2024-11-06
- 太原理工张虎林教授 Small:热电水凝胶用于机器学习辅助的自供电可穿戴材料识别 2024-11-04
- 加州理工学院高伟教授团队 Chem. Rev. 综述: 可穿戴和植入式软体机器人 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