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福州大学江献财、武汉纺织大学叶德展 CEJ:通过简便的方式制备多孔的海藻酸钠/聚乙烯醇/石墨水凝胶用于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
2023-12-26  来源:高分子科技

  淡水资源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不可或缺的基本资源。然而,随着近年来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极端高温事件的不断增多,淡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太阳能淡化海水的策略展现出可持续,环保的优势。近年来海绵,木质素和水凝胶等各种多孔材料被用于制备太阳能蒸发器。但是太阳能蒸发器的原材料成本昂贵,制造工艺复杂等方面因素一直限制其广泛应用。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易于制造、原材料成本低、对环境无害且具有高效和长期稳定性的太阳能蒸发器。


  在此工作中,福州大学江献财副教授研究团队和武汉纺织大学叶德展研究团队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发表名为“Facile preparation of sodium alginate/poly(vinyl alcohol)/graphite hybrid porous hydrogel for efficient solar desalination的论文,在该研究中作者选用海藻酸钠(SA),聚乙烯醇(PVA)和商用石墨为主要原料,通过简单高效的发泡冷冻交联法赋予太阳能蒸发器以丰富的孔隙结构,制备出具备良好生物相容性,弹性的和耐盐的多孔水凝胶基太阳能蒸发器(SPG)。


  SPG太阳能蒸发器在kW m-2的太阳光强度下,蒸发速率高达3.15kg m-2 h-1,蒸发效率为91%。并且,蒸发器也表现出高的稳定性,SPG在连续使用12小时或20kW m-2光照强度的循环下蒸发速率不会出现明显衰减。SPG太阳能蒸发器在太阳能海水淡化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图 a)发泡冷冻交联法制备SPG多孔水凝胶的流程图。(bSPG多孔水凝胶的照片和结构示意图。(cSPG多孔水凝胶用于太阳能蒸汽产生的工作示意图。


图 2不同样品的照片和SEM图像:(adgSPG1,(behSPG2,(cfiSPG3


 3aSPG的体积保留率。(bSPG中的饱和水含量。(cSPG2在不同接触时间下的接触角。(d)纯水和SPGsDSC)的热流温度曲线。(eSPG的可水合聚合物网络中的水的示意图,显示了SPG网络中的中间水和游离水。(fSP2SPG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 


 4 (a) SPG1, (b) SPG2, (c) SPG3 (~1×1.12×p m3 60秒内不同时间点在纤维素纸上的水传输情况的照片。 


 5 a)基于SPG的模拟太阳能蒸发装置示意图。(b)在1kW m-2模拟太阳照射1 h下纯水和SPG的质量变化。(c)纯水和SPGs的温度变化。(d)暴露于模拟太阳照射0103060分钟时的温度的红外热像照片。(e)蒸发速率和(f)太阳能蒸发的SPG的等效蒸发焓和蒸发效率。(gSPG21kW m-2模拟太阳照射下的蒸发速率与其他工作的对比图。 


 在模拟1kW m-2太阳光下使用SPG3.5 wt%盐水中蒸发12 h期间的(a)质量变化和(b)蒸发速率。(c) SPG上表面的盐颗粒溶解过程照片。SPG在不同浓度的盐水(3.51020 wt%)中的(d)质量变化和(e)蒸发速率。(f) 太阳能蒸发过程中SPG耐盐性原理示意图。

 

 7分别在0.51.52 kW m-2的太阳光强度下,SPG的(a)质量变化和(b)相应的蒸发速率。(cSPG10次循环压缩试验中的应力-应变曲线。(d) 使用SPG1kW m-2模拟太阳光强度下10次循环压缩前后的质量变化。在1 kW m-2模拟太阳光蒸发下,在3.5 wt%盐水中蒸发20个循环的(e)蒸发速率和(fSPG的第一次和第二十次蒸发质量变化。


 aSPG用于室外海水淡化的装置工作示意图。(b202375日室外温度、光照强度和(c)脱盐水收集的变化。(d)海水淡化前后东海海水中四种主要离子(Na+K+Mg2+Ca2+)的浓度测量。模拟有机染料废水净化前后的吸光度变化:(eMO和(fMB


  总而言之,本工作通过一种简单且可扩展的发泡冷冻交联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丰富互连孔结构的生物质衍生多孔太阳能蒸发器SPGSPG多维互连的孔结构显著提高了蒸发器的持水能力,并缓解了由于盐结晶而导致的孔堵塞问题。SPG蒸发器具有高效的水输送速率和耐盐结晶性。SPG蒸发器表现出较高的太阳蒸发速率和能量转换效率。此外,即使在高浓度盐水(20 wt%)下,SPG也保持2.66 kg m-2 h-1的高蒸发率。此外,SPG表现出较强的机械稳定性和耐久性。SPG具有高的太阳能蒸发能力、显著的耐盐性、优异的机械性能以及长期稳定性,使SPG在太阳能海水淡化领域中显示出实际应用潜能。


  原文链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iItI4x7R2gYQL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