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匮乏和能源短缺是挑战人类社会生存底线的严重威胁。将太阳能界面光热水蒸发与热电 (TE) 技术集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案之一 (Nat. Energy 3 (2018) 1031-1041; Energy Environ. Sci. 15 (2022) 3388-3399)。到目前为止,人们在制备先进的光热材料或设计新型蒸发装置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传统蒸发器受昼夜循环的影响,只能间歇性运行,当光照强度较低时(例如阴天),因受热不充分,其蒸发性能会显著降低(甚至降低~60%)。另外,即便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高温蒸发器的充足热量也会不可避免地泄漏到环境中,导致太阳能利用效率低下。因此,开发具有热量管理功能的蒸发器是弥补其因受昼夜循环和太阳辐射不确定性而导致蒸发性能问题低下的有效途径。
文章信息:Ran Niu, Jiaxin Ren, Junqiang Justin Koh, Ling Chen, Jiang Gong*, Jinping Qu, Xiaodong Xu, Jalal Azadmanjiri, Jiakang Min*. Bio-inspired sandwich-structured all-day-round solar evaporator for synergistic clean water and electricity generation.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enm.202302451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enm.202302451
瞿金平院士华科大团队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瞿金平院士团队自2019年组建至今,主要围绕多相多组分体系传递与反应过程强化、生态难消纳物质绿色化替代与再利用、功能材料绿色高效制造与产业化应用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团队与国内外众多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保持密切合作,目前在研纵向和横向项目多项,拥有一批先进的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和测试表征仪器设备,具备完善的研究设施和科研条件。团队常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科研助理、机械工程师和博士后 (联系邮箱 niuran@hust.edu.cn)。
牛冉 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微纳马达和新能源材料。目前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PRL、PNAS、Sci. Adv.、ACS Nano、Adv. Energy Mater.、Small、Chem. Eng. J.、J. Mater. Chem. A、Energy Environ. Mater.、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刊物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多项,并获得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武汉英才等多项荣誉奖励。
闵嘉康 博士,中共党员,现任联合微电子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硅基光电子中心-芯片设计与纳米压印工程师。2013年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年1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19年7月-2023年7月,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为(1)纳米压印技术研究及其与硅光工艺的集成;(2)高折射率光刻胶合成及其在微纳加工技术中的应用;(3)废旧塑料可控降解-碳化制备碳材料及其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界面蒸发器等新能源领域的应用。迄今为止在Adv. Energy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5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2篇,影响因子大于20的2篇, 被引用超900次,H因子为15。
龚江 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15~2018年先后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胶体界面研究所和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做博士后研究,2018年10月加入华中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1)废旧塑料可控降解-碳化制备单体、碳材料、氮化碳或者MOF材料;(2) 太阳能界面光热转换技术及其与热电转换、光催化降解、水伏发电和海水提铀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两项技术实现中试生产。迄今为止在Prog. Polym. Sci.、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38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73篇,被引用超过5400次,6篇论文被选为HOT Paper,11篇论文被选为ESI高被引论文,获得11项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担任Rare Metals (中科院1区,影响因子8.8)、eScience、Nano Research Energy、Tungsten、Exploration、Energy Materials 和 Green Carbon 等七个期刊的青年编委。此外,入选斯坦福大学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获得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协会(IUPAC)颁发的新材料青年奖、华中学者、重庆垫江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奖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和企业合作项目等13项。
课题组链接:http://www.polymer.cn/ss/gongjiang_hust/index.html
- 华科大龚江课题组 AFM:盐辅助废旧塑料碳化制备碳泡沫用于太阳能界面水蒸发与发电集成 2025-02-13
- 华中大龚江课题组 CEJ:“以废治废” - 废弃聚酯升级回收制备MOF纳米棒用于太阳能界面水蒸发和高级氧化技术 2023-01-15
- 华中大龚江课题组 CEJ:废旧聚酯转换成MOF进行可控碳化并用于太阳能界面水蒸发和产电协同 2022-08-11
- 东华大学陈志钢教授团队 AFM: 仿生设计碳纤维/二氧化钛@聚吡咯光热-电热织物用于全天候海水蒸发 2025-02-15
- 四川大学宋飞教授《ACS Nano》:可用于光多路信息加密的偏振与结构色可调仿生多级光子材料 2025-02-12
- 苏大汪晓巧教授、张克勤教授Nano Lett.:仿生超拉伸、结构可编程Janus螺旋水凝胶纤维用于应变不敏感的人体热能收集与传感 2025-02-10
- 北化汪晓东教授团队 Adv. Sci.:三明治结构的氟化聚酰亚胺气凝胶/石蜡相变复合材料用于同时实现梯度热防护和透波性能 202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