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偏振发光(CPL)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手性光学性质,在3D显示、信息加密及存储、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当今研究热点之一。手性和荧光是制备CPL材料的两个关键因素,但由于同时具有手性和荧光性质的单体种类少,因此利用非手性发光模块构建高发光不对称因子(glum)的CPL是此领域的研究重点及难点。能量传递是使非手性发光模块(荧光受体)实现CPL的一个重要策略。在非液晶体系中,通过能量传递策略实现受体的CPL包含两个过程:手性传递和能量传递。受体首先经过手性传递具备手性,进而依靠能量传递实现荧光发射,最终实现CPL。在一个体系中要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目前仍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这可能阻碍了非液晶体系制备CPL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探究仅仅依靠能量传递过程能否实现受体的CPL对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两种圆偏振荧光能量传递途径制备CPL
图2 双层膜(b-e)和复合膜(g-h)的CD谱图
为研究双层膜和混合膜的CPL产生机理,对两种膜体系的CPL信号进行汇总,结果如表1。前面提到,无论是双层膜还是混合膜材料体系,都不存在手性传递,因此,CPL的产生机理排除手性传递。通过表格1发现,混合膜的CPL方向和双层膜的mode 1的CPL产生机理应该一致,和双层膜的mode 2不同。在mode 1中,光源先穿过供体的手性荧光膜从而供体产生圆偏振光,然后此圆偏振光激发受体形成CPL。由于此时的双层膜中的手性荧光膜(供体)和非手性荧光膜(受体)具有空间的隔离效应,因此CPL产生机理是受体通过RET过程吸收供体的圆偏振荧光的能量从而发射和供体相同旋向的CPL;在混合膜中同理,其CPL产生机理是受体通过FRET过程吸收供体的圆偏振荧光能量而发射和供体相同旋向的CPL。而双层膜的mode 2,其CPL产生机理是手性聚炔对受体的荧光的选择性吸收和透射作用。
注:R代表右旋圆偏振光,L代表左旋圆偏振光。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chemmater.2c03322
- 天津大学龚俊波教授/汤伟伟副教授 Small 综述:纤维素基圆偏振发光材料 - 合成、调控和应用 2025-01-08
- 同济大学刘国锋/华东理工曲大辉 JACS:光控超分子聚合物中圆偏振发光的可逆切换机制 2024-12-03
- 南京大学成义祥教授、合肥大学耿中兴博士/胡靓语博士 Angew:非手性染料二向性竞争实现激发依赖的圆偏振发光信号反转研究 2024-12-02
- 苏州大学张伟教授团队 Angew:聚合物手性组装和非接触动态手性交流实现圆偏振发光的精准动态调控 2024-03-12
- 华南理工大学赵祖金教授课题组 Angew: 非手性发光材料实现高效圆偏振电致发光 2023-04-09
- 吉林大学吴宗铨教授团队《Nat. Commun.》:非手性碘负载螺旋聚异腈催化去芳构化氧化反应 2023-02-06
- 青岛大学武明雪课题组《Cell Rep. Phys. Sci.》:氢键有机骨架材料促进水中室温磷光发射及光捕获 202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