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对便携式和可植入式医疗监测设备日益增加的需求推动了下一代平板探测器的发展。超柔性、高皮肤共形性和优异空间分辨率、高灵敏的X射线探测器易于与弯曲物体、运动实体和内部生理系统集成,使人类生活更加便利和安全。尽管传统无机半导体(如无定形硅、硒等)和新开发的材料(如钙钛矿等)具有高的X光灵敏度,但上述材料难以实现类皮肤探测器件。因此,开发本征柔性和高灵敏的光电材料用于类皮肤X射线探测器具有重要意义。
有鉴于此,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郭云龙研究员等报道了一种基于空间纳米限域N型聚合物半导体的可拉伸超灵敏X射线探测器。通过将非氯溶剂加工的共轭聚合物FIID-CF3TVT与弹性体SEBS共混,并采用偏心旋涂 (OCSC)方法制备了具有高取向的纳米纤维结构和密集的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空间纳米限域杂化半导体薄膜,显著提高了n型聚合物半导体的电子传输效率和稳定性,从而实现了对X射线的高灵敏探测。所制备的可拉伸n型杂化聚合物半导体表现出超高的X射线探测灵敏度(1.52 × 104μC Gyair-1 cm-2,是报道的X射线探测器最高值之一),超低的检测限(37.7 nGyair s-1,与目前报道的CH3NH3PbBr3-xClx钙钛矿单晶的记录值相媲美),以及优异的机械稳定性(>25%应变下拉伸循环1000次)。此外,他们首次实现了在3.65 μGy s-1 低剂量下(约为商业医用胸片X射线诊断剂量的1/12)基于聚合物的X射线成像,这将为开发高性能和低成本成像系统提供借鉴。文章以“Spatially nanoconfined N-type polymer semiconductors for stretchable ultrasensitive X-ray detection”为题发表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上。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边洋爽,共同第一作者为刘凯博士,通讯作者为郭云龙研究员。该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刘云圻院士、上海大学李喜峰教授和深圳技术大学李佳教授等的大力支持以及受到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北京魏桥国科等项目的资助。
图2. 基于OCSC n型杂化聚合物半导体薄膜制备的本征可拉伸晶体管性能。
文献信息
Spatially nanoconfined N-type polymer semiconductors for stretchable ultrasensitive X-ray detection. Nat. Commun. 13, 7163 (2022).
文献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4968-1
下载:Spatially nanoconfined N-type polymer semiconductors for stretchable ultrasensitive X-ray detection
- 中国林科院林化所张猛研究员/澳大利亚南昆大宋平安教授《Adv. Sci.》: 本质阻燃可回收的高强高韧聚氨酯弹性体 2023-01-24
- 南理工傅佳骏/南林徐建华《Nat. Commun.》:仿生平滑肌结构设计高抗撕裂柔性自修复可拉伸电容传感器 2023-01-15
- 河北工大胡宁、赵丽滨和王子莹团队《Nano Energy》:水凝胶传感器助力步态分析 - 辅助诊断帕金森病与偏瘫 2022-12-20
- 香港城市大学叶汝全教授、密苏里大学闫政教授《Nano Lett.》:超灵敏、快速响应、定向气流传感的仿生石墨烯纤维 2023-01-14
- 深圳大学田雷/朱才镇/徐坚团队 CEJ:超灵敏瞬态离子聚合物纤维 2022-12-01
- 东北师大汤庆鑫教授团队 AFM: 用于半球形仿生眼的超柔性、超灵敏近红外有机光电晶体管 202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