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东大学刘久荣教授、曾志辉教授团队和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EMPA)的赵善宇研究员团队展开合作,研发了一种轻质、柔性的过渡金属碳化物 (Ti3C2 MXene)/聚酰亚胺 (PI) (C-MXene@PI) 多孔复合高性能电磁屏蔽材料,该工作成功发表在微纳材料领域的著名国产期刊《纳微快报》(Nano-Micro Letters)上面。MXene@PI多孔复合材料是通过可扩展的浸涂工艺和化学交联制备的,制备方法简单,可大规模生产。作为高性能电磁屏蔽材料,该复合泡沫完美结合了MXene的超强导电性及PI的微米级空隙结构,在 28.7 至 48.7 mg/cm3 的密度下表现出令人满意的 X 波段电磁干扰 (EMI) 屏蔽效能 (SE)(22.5 ~62.5 dB),获得了 21,317 dB·cm2/g 的优异表面特定SE。疏水性化学交联剂的选用增加了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疏水性、防水性及极低温度下的稳定性。除电磁屏蔽功能外,该复合泡沫还可用作柔性加热器。与由合金板组成的商用加热器相比,其电热性能更为优异,热分布更为均匀,在低电压下具有显著、稳定,且可快速重现的特性。此外,该复合泡沫还可用作压阻传感器,很好地附着/穿戴在人体皮肤表面并展现出良好的传感性能,实现对人体运动进行灵敏可靠的监测。综上所述,该新型多孔复合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亦可作为柔性加热器以及可穿戴生物传感器;该材料具备简易且可规模化生产的制造工艺,在下一代柔性电子、航空航天和智能设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2. (a) 具有不同浸涂层数的C-MXene@PI复合泡沫在X波段的EMI SE;(b)复合泡沫的密度和电导率与浸涂层数的关系;(c) 不同厚度的16L C-MXene@PI复合泡沫和(d) 弯曲1000次前后的10L和16L复合泡沫表现出良好的屏蔽性能稳定性;(e)复合泡沫的电磁屏蔽性能(SET、SEA和SER) 和SSE随样品密度的变化;(f) 实验测试EMI屏蔽性能(SET、SEA和SER) 和理论计算值 (Th-SET、Th-SEA和Th-SER)的比较;(g) 屏蔽机理示意图;(h) 屏蔽性能比较。
图3. C-MXene@PI复合泡沫的电热性能:(a) TGA曲线;(b) 复合泡沫在不同电压下的电热曲线; (c) 24 h电热寿命测试;复合泡沫和商用合金板的(d)稳态温度-输入功率密度曲线和 (e, f)热成像图;电热防冰试验:(g) 无外加电压,(h) 外加电压为8 V。
图4. 柔性复合泡沫的压阻传感性能:(a) C-MXene@PI复合泡沫的弯曲诱导拉伸和压缩模式;(b, c) 复合泡沫在不同弯曲角度诱导拉伸下的电阻变化;(d) 复合泡沫在不同弯曲角度诱导压缩下的电阻变化;(e, f) 通过电阻变化检测手指循环弯曲活动;(g, h) 通过电阻变化检测检测手腕循环弯曲活动。
本文通过一种简单,可大规模生产的方法,制备出大面积、轻质且强健、兼具优秀柔性的过渡金属碳化物 (Ti3C2 MXene)/聚酰亚胺 (PI) 多孔复合材料。除疏水性、抗氧化性和极端温度稳定性外,由于对构筑单体和微观结构的有效设计,复合泡沫还获得了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此外,高柔性的复合泡沫表现出优异的电热和压阻传感性能,在下一代柔性电子、航空航天和智能设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原文链接:
Porous and Ultra?Flexible Crosslinked MXene/Polyimide Composites for Multifunctional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Zhi?Hui Zeng*, Na Wu, Jing?Jiang Wei, Yun?Fei Yang, Ting?Ting Wu, Bin Li, Stefanie Beatrice Hauser, Wei?Dong Yang, Jiu?Rong Liu*, Shan?Yu Zhao*
Nano-Micro Lett. (2022) 14:59;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2?00800?0
作者简介
刘久荣
本文通讯作者
山东大学 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长期从事电磁仿真技术、电磁功能材料设计和研制、电磁性能测试分析等相关研究;包括:电磁波吸收材料、气敏传感器以及电化学储能材料。
简介:刘久荣教授,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特聘教授,博导。长期从事电磁仿真设计技术、吸波材料制备、性能调控及应用研究,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2020年被聘为军委科技委173计划首席专家。先后承担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计划(173计划)、国家国防重大工程专项、国防基础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科研项目30余项,研究成果在Adv. Mater., J. Am. Chem. Soc., Nano-Micro Letters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他引超过6000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发明专利成果已转化到企业,吸波产品已应用于手机、基站以及笔记本等电子产品中;隐身材料已应用于多个型号装备。担任SCI期刊Adv. Composites Hybrid Mater.编辑,军科委材料组评审专家。
Email: jrliu@sdu.edu.cn
个人主页:www.cmpc.sdu.edu.cn/info/1017/1011.htm
曾志辉
本文第一/通讯作者
山东大学 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纳米复合材料、电磁屏蔽/吸收材料、柔性电子器件。
简介:山东大学曾志辉教授课题组在电磁屏蔽、微波吸收材料的设计、制备、构筑及应用领域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通过探索对不同导电纳米材料及高分子聚合物的制备工艺,原创性地开发了一系列轻质、高效的电磁屏蔽材料;制备各向异性多孔状屏蔽材料,首次证明孔结构形状对屏蔽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提出归一化面比屏蔽效能SSE/t(材料屏蔽效能除以材料的厚度及密度)参数,为轻量化、高性能化的电磁屏蔽结构及材料设计提供参考。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50余篇, 包括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Nano-Micro Letters,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Adv. Sci., ACS Nano, Small, JMCA, Carbon, ACS AMI等著名国际前沿期刊,SCI论文引用200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4篇,单篇最高引用500余次;受邀参加Elsevier出版社专著2章;申请、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0余项。担任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Small, Carbon, Composite Part A, Sensors, Nanomaterials等审稿人或客座编辑,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化学会会员,山东省复合材料学会会员,《包装工程》杂志首届青年编委委员;多次受邀参加相关领域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大会及主题报告。
Email: zhihui.zeng@sdu.edu.cn
赵善宇
本文通讯作者
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高级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多孔材料气凝胶,及其热管理与传感应用。
简介: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功能材料系,永久职位高级研究员。主持或合作主持了瑞士联邦及欧盟多项项目。2012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气凝胶相关主题论文60余篇,包括Nature、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等高影响力期刊。近五年(2016年至今),论文被引用1600余次,近5年H-index 18。授权欧盟及国际发明专利3项。受邀担任高声誉期刊ASC Nano, Advanced Science,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Chemistry of Materials, Nanoscale的审稿人。在最新再版的气凝胶手册(2022年版)中,作为主要编著者之一,负责“硅酸钠基气凝胶”,“生物聚合物-二氧化硅气凝胶纳米复合材料”和“气凝胶工业化”等章节的撰写工作。
Email: Shanyu.Zhao@empa.ch
- 广工闵永刚/黄锦涛团队 ACHM:用于集成热管理和电磁波吸收的高性能聚酰亚胺/聚吡咯-碳纳米管@PCM复合材料 2025-01-10
- 天津科技大学程博闻、杨磊鑫 J. Membrane Sci.:通过局部微观结构调控PI气体分离性能 2025-01-06
- 北化汪晓东教授团队 Adv. Sci.:三明治结构的氟化聚酰亚胺气凝胶/石蜡相变复合材料用于同时实现梯度热防护和透波性能 2024-12-09
- 陕科大马建中教授、高党鸽教授、吕斌教授团队 Small:具有先进热功能和电磁屏蔽的耐用纺织品 2025-01-17
- 南航潘蕾、张浩然 AFM:具有电/磁双梯度结构的高性能电磁屏蔽与红外伪装复合薄膜 2025-01-17
- 陕科大白阳/黄文欢 Small:可拉伸/自愈合/免粘接的电磁屏蔽/红外隐身复合膜 2024-12-19
- 铝、镁基多孔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201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