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生物体为了能够很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在不断进化中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能力。早在宋代就有诗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其中描述的是“荷叶效应”——荷叶表面由于具有特殊排列的微纳米结构而表现出对水的排斥,这种现象被称为超疏水现象。由于具有超疏水结构的表面在自清洁、抗腐蚀、流动减阻、油/水分离、微反应器和液滴操纵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因此,通过“师法自然”的方法来设计并且制备出具有超疏水结构的仿生表面发展迅速。科研工作者们已经研究开发了许多制取具有超疏水性质的表面的方法,然而想精确制备具有复杂形状的仿生微结构的方法却不容易,并且通过单独控制微结构的尺寸来精确控制表面的亲疏水性质也极其重要。
	
弹尾虫是一种依靠皮肤进行呼吸的节肢类昆虫,喜爱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为了适应环境,弹尾虫在长期的进化中在表皮逐渐形成了微蘑菇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弹尾虫具有超疏液的性质。受此启发,湖南大学王兆龙助理教授、段辉高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郑平院士合作,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3D打印技术制备了具有微蘑菇结构阵列的超疏水表面,液滴在该表面的接触角达到了171°,并且展现花瓣效应。
	
	 
图1 仿生超疏水结构的设计及制备(A-C)弹尾虫光镜图及其表皮结构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D-E)面投影微立体光刻3D打印技术原理图(F-H)3D打印平板、圆柱以及微蘑菇结构的的浸润性对比(I)花瓣效应
	
通过工艺参数优化,该团队通过精准调控微结构的尺寸和间隙等物理特征参数对表面的浸润性实现了可控调节,液滴在其表面上的接触角可以从55°~171°变化。并且通过控制微蘑菇的高度有效调控表面与水滴的粘附力在71uN~99uN之间变化。
	
	 
图2. 通过精确控制微蘑菇的茎的直径(d)、高度(h),蘑菇头的直径(D)、高度(H)以及相邻蘑菇的间隙(G)可控调节表面的润湿性。
	
	 
图3. 3D打印制备的超疏水微蘑菇结构应用于(A)微液滴化学反应(C)液滴无损转移(D-F)液滴的可控融合(B)不同结构表面对水滴的粘附力
	
在此基础上,团队利用制备的仿生超疏水表面实现了微液滴的定向转移和可控融合,搭建了可用于微液滴化学反应的反应台。相关研究成果在生物医疗、分析化学以及微流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关成果以题为3D-Printed Bioinspired Cassie–Baxter Wettability for Controllable Micro-droplet Manipulation的论文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其中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硕士生尹球,共同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郭晴以及湖南大学王兆龙助理教授,共同通讯作者为湖南大学王兆龙助理教授、段辉高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郑平院士。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0c18952
- 上海交大路庆华教授团队 AFM:后烘构建自锁互穿网络用于增强3D打印聚酰亚胺的机械和热性能 2025-10-18
- 东华大学朱美芳/成艳华团队 Nat. Commun.:3D打印高透明高隔热气凝胶 2025-09-05
- 暨大刘明贤教授团队 Bioact. Mater.: 纳米粘土增强的3D打印壳聚糖水凝胶用于止血与感染伤口修复 2025-08-28
- 阿尔伯塔大学曾宏波/郑州大学杨闻帅团队 AFM:离子诱导构筑仿生装甲 - 强化水凝胶涂层防污防腐 2025-10-22
-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张成龙博士/John Madden教授团队 Adv. Mater.:柔软而强韧具有仿生自保护功能的弹性导体 2025-10-19
- 湖南大学王建锋课题组《Adv. Mater.》:揭示水母中胶层的叠层膜网络 - 仿生构筑超高水含量且坚固的水凝胶 2025-10-17
- 湖北大学张玉红/陈朝霞、湖北工程学院刘勇Compos. Part B:具有光热转换、抗菌、耐久性超疏水海绵用于油水分离和原油回收 2025-0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