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离子的滥用导致的人类疾病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之一。汞离子作为一种剧毒污染物,不仅会破坏人体的新陈代谢,而且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以设计合成环保、高效和经济的材料为基础,开发新的方法用于检测和去除汞离子对解决汞污染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近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杨英威教授团队撰写了题为“Recent Progress in Functional Materials for Selective Detection and Removal of Mercury(II) Ions”的综述文章,梳理总结了基于纳米材料、聚合物材料、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和多孔材料的四种功能材料在汞离子检测和分离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论述了这四种功能材料应用于汞离子污染治理领域的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该论文最近在线发表在Wiley出版社的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上(2020, DOI: 10.1002/adfm.202006168)。
图1. 基于纳米材料、聚合物材料、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和多孔材料的四种功能体系用于汞离子检测和分离的概括图
传统的汞离子检测体系存在成本高、稳定性差、灵敏度低、响应时间长、去除率小等缺点。而汞离子的处理则要求材料具备环保、经济和可回收利用的性能,并能够对重金属离子进行高选择性的检测和极高效的分离。因此,近年来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探索,纳米材料、聚合物材料、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和多孔材料这四类代表性的先进功能体系在汞离子检测和分离方面的应用被大量报道,它们在处理汞离子污染中表现出了检测限低、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和吸附容量大等优势。
作者首先概述了四种代表性的体系在汞离子检测中各自具备的特点和优势,随后分四个部分详细介绍了这四种体系在汞离子处理领域的应用。第一部分从金属纳米材料和碳点纳米材料两个方面对纳米材料在汞离子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包括它们的结构特征,以及这类材料对汞离子检测的机理;第二部分介绍了聚合物材料,包括超分子聚合物、金属共轭的聚合物和其他聚合物,在实际应用于水体系汞离子检测时存在的优势,并详细探讨了这类体系的检测机制;第三部分是新兴的聚集诱导发光材料,重点介绍了这类材料在处理生物体富集的汞方面具有高灵敏度、强选择性和显著的实际应用价值;第四部分介绍了多孔材料,包括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和其他的一些代表性的多孔材料在汞离子传感检测和吸附分离方面的应用。从各自独特的结构角度出发,在材料设计角度探讨了这些体系用于汞污染处理时的机理,分析了不同材料在汞离子检测和分离应用中的优缺点。最后,作者详细阐述了这四种功能材料体系在检测和分离汞离子的领域遇到的瓶颈问题、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图2. 金属纳米材料在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图3. 碳点纳米材料在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图4. 超分子聚合物材料在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图5. (A)两亲性交替共聚物自组装的囊泡体系在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B)基于超分子组装诱导荧光增强机制的超分子体系在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图6. 金属共轭的聚合物材料在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图7. 其他的聚合物材料在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图8. 基于暗态跨键能量转移机制的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在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图9. 其他的聚集诱导发光体系在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图10. 金属-有机框架体系在检测分离汞离子中的应用
图11. (A-B)富胸腺嘧啶单链DNA修饰的二维金属-有机框架体系在汞离子检测和分离中的应用;(C-E)硫醚修饰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在汞离子检测分离中的应用
图12. 共价有机框架体系在汞离子检测分离中的应用
图13. 罗丹明6G修饰的硅材料在汞离子检测分离中的应用
图14. 其他的多孔材料在汞离子检测分离中的应用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006168
- 西工大李鹏教授/王腾蛟副教授 AFM:硒化氢气体递送抗菌高分子纳米材料 2025-01-03
- 西工大刘维民院士团队 ACS Nano:基于液态金属纳米材料增强的离子型超分子油凝胶润滑材料 2024-11-30
- 中科大吴思教授团队 Adv. Mater.:光致可逆固体-流体转变高分子复合材料用于压印智能纳米材料 2024-11-07
- 中科院化学所董侠研究员团队 Prog. Polym. Sci. 综述:通过氢键交联的动态聚合物材料 - 多重网络拓扑结构的作用 2024-10-01
- 港大徐立之教授课题组诚招博士生、博士后、硕士生及研助 - 仿生柔性材料、柔性生物医学器件 2024-09-10
- 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史林启/刘勇课题组招聘博士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聚合物材料自组装等 2024-07-04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与赵征教授团队《ACS Nano》综述: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实现高分辨生物成像 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