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听过了太多,化工专业(包括高分子材料方向)到底怎么样?
2019-09-23  来源:创知路教育

典型路径 | PATH

本节目录:

  • 典型路径1:保研

  • 典型路径2:出国

典型路径1 :保研



  国内深造一般有两条路:保研和考研,鉴于国内考研竞争的残酷性(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高考),保研仍然是有意国内深造的学生的第一选择。

  立志保研的学生,对于专业必修课和GPA,也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以清北为例,理工科本校保研,一般GPA3.0+、排名约前80%的学生有资格,前50%的学生大概率都能保上。而普通大学保研外校,难度较大、要求较高,在大学的前三年至少需要保持专业必修课成绩的较高排名(通常是前5%~10%)。

  另外,大多数学校都规定,一旦有任何一门课出现不及格,就会丧失保研资格,所以这点也需要格外注意。

  从大二开始,不晚于大三上学期,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建议提前联系导师进组做实验、参与科研工作。在此之后,大三下学期至大三暑假期间的保研夏令营,务必认真申请和备考。如果在保研夏令营当中提前拿到offer,后续申请都会顺利很多。

  本科毕业选择保研的学生的典型路径是:

→ 大一/大二/大三:刷四六级/托福/GRE、刷GPA;

→ 大二开始:了解方向,联系导师进组做实验;

→ 大三下学期至暑假:申请并参加保研夏令营;

→ 大三暑假:联系导师,备考保研考试;

→ 大四上学期:通过保研考试,开展毕业设计

典型路径2:出国


  本科期间,选择出国深造的化学学院学生,需格外重视大一到大三的成绩排名、英语成绩和科研经历、实习或比赛经历。由于需要准备的事项较多,这部分学生需要平衡好学习、科研、实习、学生活动等多项任务。

  尤其是申请博士的学生,较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发表和业内大牛的推荐信,将对于申请很有帮助。而如果在本科期间科研成果过少,申请博士时会有较大困难。对于申请硕士的学生,有相关老师的推荐、或有高质量研究成果,也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有意出国的学生往往会在大一、大二时就开始准备托福和GRE的学习、考试,以保证在大三暑假之前能拿到一个满意的成绩用于申请。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一般会采用“先G后托”的备考规划。

  在大三这一年,需要提前了解并申请暑期的海外科研项目。

  对于本校的科研,可以在大二甚至大一就开始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导师,进入课题组后在上课之余持续推进科研,最终在申请之前产出高质量的论文,并收获本校导师的强推。然后大三暑假通过高质量的海外暑研,获取业内大牛的推荐信,会对申请有很大的帮助。

  申请时的推荐信通常会包括一封校内老师的推荐信,一至两封相关领域的大牛老师或实习mentor的推荐信。

  本科毕业出国深造的学生的典型路径是:

→ 大一/大二/大三:刷托福/GRE、刷GPA;

→ 大二开始:了解方向,联系导师进组做实验;

→ 大二暑假:找实习或科研经历

→ 大三下学期:联系并申请海外暑期科研;

→ 大三暑假:找实习或科研经历,获得推荐信;

→ 大四:完成申请相关事宜,顺利毕业。

入门书籍 | BOOK

本节目录:

  • 李健秀:《化工概论》

  • 林爱光 等:《化学工程基础》

  • 凯瑟琳·米德尔坎普 等:《化学与社会》

  • 寇元:《魅力化学》

  • 金涌 等:《探索化学化工未来世界》

  • 南京大学编写组:《无机与分析化学》

  • 王能全:《石油的时代》

李健秀:《化工概论》


  《化工概论》是化工专业的入门指导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化工工艺、化学工程、创新是化工发展的动力、化学工程师、现代化工的发展前景共7章。

  书中主要介绍了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研究内容与特点,化学工业的分类、特点、发展历史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流体输送与计量、传热和传质过程中的蒸馏与吸收单元操作;化学反应过程的分类、理论、主要技术指标,催化剂的性能及作用,反应器的基本类型;化学矿、煤、石油、天然气的加工利用;几种典型化工产品;清洁与安全生产的定义、意义、主要内容,绿色化学,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化工生产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本书面向非化工专业的学生,可使读者对化工产业、学科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全貌性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化工专业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明确目标,扩大视野。

林爱光 等:《化学工程基础》


  《化学工程基础》是清华化工系面向非化工专业学生开设的导论课程“化工原理”所用教材。本书中就介绍了化工专业比较核心的内容,但难度相对化工专业课程更低,更适合非专业背景的学生了解化工所学的东西。

  本书既介绍了一些传统的化工过程及设备,又介绍了一些化学工程技术的新进展,内容侧重于理科化学及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所必须了解或掌握的化学工程学及化学反应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流体流动与输送、传热、吸收、精馏、新型分离技术以及均相反应器、气固相催化反应器和生化反应器。

  推荐这本书给入门的同学阅读,并不是要求同学们能够掌握其中多少内容,而是希望同学们了解:化工所学的内容和化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不要被化学工程这个名字里面的“化学”两个字给迷惑了。

凯瑟琳·米德尔坎普 等:《化学与社会》


  《化学与社会》是北大化院面向非理工科专业开设的导论课程“化学与社会”所用教材。该书以社会普遍关注的能源、材料、环境、生命和健康等话题为切入点,精选素材,深入浅出地介绍其中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以及如何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

  本书由中国化学会和美国化学会共同推介的《化学与社会》一书,旨在让公众普及化学知识,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化学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如何利用化学手段来解决环境、资源等问题。

  本书的内容很有趣味性和知识性,非常适合非专业人士阅读。书中讲到了很多我们目前很关注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全球变暖)、能源问题(如核能、氢能、太阳能、电池),以及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塑料、药物、食物、营养、基因等等。介绍了很多基础的化学基础,从而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并对他们的潜在性和危险性做出合理的评判。

寇元:《魅力化学》


  《魅力化学》是北大化院面向非化学专业开设的导论课程“魅力化学”所用教材,由北大化院数名科研和教学一线教授在感悟化学的基础上编写。

  书中以化学的成就与未来、化学的科学内涵两大主题展开,密切联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物质和现象,对诸如胶体、能源、药物设计、碳纳米管、高分子材料、趣味实验等方方面面

  本书通过介绍化学对现代文明的巨大贡献,揭示化学作为核心科学的含义,展现化学对现代工业及能源、物理、材料、生物、信息等相关学科的支撑作用,探讨当今化学前沿领域的挑战性课题,展望未来化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丰富生动的化学世界。

金涌 等:《探索化学化工未来世界》


  《探索化学化工未来世界》是由清华化工系联合华东理工、南京工大、太原理工等单位共同制作的《探索化学化工未来世界》系列科普片的配套系列图书,目前已推出第一本《值得为之付出一生》。

  本书是化学化工领域的专家学者为青年学生专门编写的一套科普书。书中介绍了包括“桌面工厂”(微化工系统)、“电力银行”(电化学能量转化与储能)、“智能释药”、“分子机器”、OLED显示与照明、“病毒制造”等当今世界最前沿的化学化工科技成果。让读者从科学和工程前沿的全新视角,看到不一样的美丽化学和美丽化工。

  本书旨在反映现代化学化工科技进步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及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力求化学和化工的重大作用被社会公众公正认知,扭转部分公众尤其是部分青年学生对化学化工的恐惧和偏见,让他们从科学和工程前沿的全新视角,看到不一样的美丽化学和美丽化工,吸引更多的青年投身化学化工的学习和研究,并能立志终生从事化学化工事业。

南京大学编写组:《无机与分析化学》


  《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内容较化学竞赛内容简单,对应的是清华大一上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也是清华部分院系的必修课。 书中包括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元素化学、分析化学等领域的初步内容,是一本概要型的教材。

  《无机及分析化学》囊括了后续阶段要学习的其他各个更细化的课程,将这些课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分别拎出来,编纂在一起,旨在让入门的同学首先对整个大学要接触的化学框架有所了解。

王能全:《石油的时代》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主要从中国学者角度追溯石油产业的兴起,包括洛克菲勒到石油“七姐妹”,再到拉美和中东石油的发展,重点回顾石油能源是如何在世界舞台崛起,成为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重要支点。下册通过回顾全球政治局势的波动,突出反映了国家政治与经济与石油产业的作用与反作用。

  本书作者王能全系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化集团总经济师,从事国际能源和石油天然气问题的观察、实践和研究33年。多年来,他参与国家石油天然气行业规划起草、能源政策的分析和研究,重大石油化工项目的咨询和评估,国家石油储备的研究、建设和管理等工作。

  作者既能够从能源企业工作人员,还能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观察、了解行业主管部门的运作模式、思考进路和重点问题。书中还展望全球石油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其中,对新能源兴起与发展方式的展望是具有全新独创性的。


  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全人类的衣、食、行,都离不开化学和化工产品。自然界可以人工合成的物质,大概是10的7次方到10次方。可见我们有很大的合成空间。这将对人类福祉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夸张点说,化学和化学工程实际上仅次于上帝,上帝没给我们的,它给了。

——金涌,清华化工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一页]  [1]  [2]  [3]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