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许维教授课题组与瑞士Empa研究所Roman Fasel教授课题组等关于聚乙炔链在表面原子级精准制备、表征及电子学性质测量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题目为“On-surfac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ndividual polyacetylene chains”。
聚乙炔是由sp2杂化的碳原子形成的一维链状结构,是最早被研究的一类导电高分子聚合物,它具有相对简单的化学结构,根据碳原子不同的排列,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基本构型。由于其简单的化学结构以及丰富的电子学性质,聚乙炔成为研究一维导电聚合物电荷传输性质的理想体系。白川英树、艾伦·黑格和艾伦·麦克迪尔米德三位科学家通过对聚乙炔的研究,因“发现和发展导电聚合物”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此外,基于对聚乙炔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SSH 模型在解释一维材料的电子学以及拓扑学性质等方面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聚乙炔本征电子学特性的深入理解仍然受限于材料的原子级精准制备和表征。
许维教授课题组与Roman Fasel教授课题组利用表面化学方法,以乙炔为前驱体分子,在超高真空环境下在铜(110)表面制备出顺式和反式单根聚乙炔链,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高分辨成像手段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原子尺度精细表征,并通过扫描隧道谱(dI/dV)、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谱学方法结合理论计算对吸附在铜表面及氧化铜表面的反式聚乙炔链的电子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由于聚乙炔与铜衬底间较强的相互作用,聚乙炔被掺杂了电子并展现出金属性。此外,通过在铜表面和聚乙炔界面处形成单层氧化铜,有效地隔断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吸附在氧化铜层上的聚乙炔展现出本征的半导体性(~ 2.4 eV的能量带隙)。该研究为进一步实空间探索聚乙炔的本征物理特性如孤子态提供了可能。
- 华东理工大学田禾院士、马骧教授课题组《Nat. Commun.》:取代聚乙炔薄膜实现光控圆偏振磷光开关 2022-12-22
- 北大宛新华/张洁课题组与中科院化学所彭谦合作Angew:构象调控点亮单取代聚乙炔的圆偏振发光性质 2021-07-30
- 苏州大学迟力峰教授团队NSR:再辟蹊径,实现烷烃到聚乙炔的表面直接转化 2021-06-11
- Science:AI和高通量结合的逆向分子设计加速材料发现 2024-12-14
-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王京霞团队与合作者 AFM:在聚合物蓝相液晶原位表征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4-10-30
- 重大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团队 Prog. Mater. Sci. 综述:聚合物复合材料中非连续填料取向的建模、表征、控制及应用 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