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5年以来,我已评阅了约110篇博士学位论文,现从以下五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创新性
创新性强的论文凤毛麟角,而“跟风”与“模仿”式的论文屡见不鲜,其表现方式为:或对已有的理论模型做无关紧要的改进,或把已有的理论方法用于某个特定的工程对象,或改变实验条件验证已有的理论,或用现成的数值模拟软件分析斜坡、硐室与矿山开采等的变形破坏机理,如此等等。
如果论文中有独到的认识,那么应该是“出乎预料之外”滴,但大多数论文中的观点是那么的熟悉,实在看不出创新点在哪里。
二、公式推导
常见的问题是未阐明假设条件、公式的物理意义、验证情况、对比情况与适用范围等,令人晕头转向。
三、实验结果
常见的问题是数据罗列,缺乏把实验结果与机理联系起来的深入分析,缺乏与前人结果的对比分析,缺乏对结果内涵与外延意义的深度挖掘。若实验结果与前人的结果不一致,可能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重要发现,但往往被大方的博士生们轻易放过,常归之于实验条件的不同或测试误差所致。
大多数博士生搞不清统计关系与因果关系的区别。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往往会得到某种统计关系,据此可推断某些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然而,如果在不掌握研究对象演化机理的情况下,自己认为存在的因果关系常常是不成立滴,甚至与实际情况背道而驰。
四、术语
常见的问题是术语乱用,前后不一致。例如,前一句说“裂缝”,后一句说“裂纹”;前面说“活断层”,后面说“活断裂”。此外,对自己提出的术语,未给出定义或定义不严谨。
五、写作表达
常见的问题是逻辑结构混乱、层次不清、表述不明、指代不明、冗词赘句与用词不准确等。我曾改过一篇博士论文的中文摘要,其约有1200字,竟然被我改写了100多处,与重写并无两样。至于英文摘要、英文表格和图件标题,句子结构混乱、主谓不一致、词性误用与中式英语等频频亮相,以至于我怀疑某些博士生们的英文是体育老师教滴,呵呵。此外,公式字符的正斜体、标点符号与参考文献的格式和引用等,未按论文书写规范进行,有“满目苍夷”之感。例如,有位博士生,竟然把对数符号“lg”,误写为“lg”,令我忍俊不禁。
看一篇逻辑性强、表述清楚的论文令人愉悦,而看一篇糟糕的论文越看越恼火。这么多年咱老有经验了,每看一篇论文前,做几次深呼吸,且告诫自己要忍住以免无名怒火发作。
我看过不少1986-1996年本领域的博士学位论文,其创新性、工作的扎实性与表述的严谨性等,远不是近些年的博士学位论文所能比拟滴。要写出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需要丰富自己的多学科知识积累、强化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提升自己凝练关键科学问题的能力与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等,而这绝不是一蹴而就滴,静心修炼是正招儿。
- 四川大学李兴亮博士/汪秀丽教授团队 Mater. Horiz.:高性能可化学回收类聚烯烃生物基聚酯材料 2024-11-22
- 江科大晏超教授/张恒博士 AFM:构筑强极性基团终端的水凝胶电解质助力无枝晶锌负极,实现高安全性水系锌离子电池 2024-11-20
- 绍兴文理杨东朋博士、国科大杭高院黄少铭教授 AFM:具有多刺激变色、颜色可记录、自愈合和粘附性的功能一体化光子晶体 2024-11-13
- 教育部:指导教师是查处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第一责任人 2018-07-19
- 2016年度中国复合材料青年奖、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揭晓 2017-07-31
- 复旦大学高分子系学生获上海市优秀学位论文 201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