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未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重点资助两类基础研究
2016-12-15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近日,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未来,科学基金将围绕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等两类基础研究进行重点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主任杨卫在会上表示,科学基金作为新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五类之一,是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科学基金将以夯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科学基础为核心,以新的视角分类推进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体现国家目标的基础研究、面向全球性挑战的基础研究和具有地区或行业特点的基础研究,通过促进基础研究达到“三个并行”来服务于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杨卫强调,2017年,科学基金资助管理工作将围绕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等领域前瞻布局,加强指南引导作用,通过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集中优势力量挑战前沿科学问题。

  同时,科学基金将加大对青年人才支持力度,具体措施包括适度提高对青年科研人员的资助强度,统筹各类青年人才项目资助政策,稳定支持冷门学科、濒危学科等特殊学科人才等。在促进交叉融合研究方面,科学基金将加强与中科院等部门、国家电网等行业企业的协同创新,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投入基础研究;加强与中央网信办、中央军委科技委等部门的战略合作,共同支持国家安全需求基础科学研究;科学中心项目将继续实施。此外,推进“放管服落”改革也是未来科学基金管理的重点工作。

  在此次会议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还介绍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补充通知的主要内容。

一、简化预算编制科目

  三费合一: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根据实际需要编制预算、按规定统筹安排使用,不超过直接费用10%的不需要提供测算说明依据。)

二、明确劳务费开支范围、不设比例限制

  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以及项目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均可以开支劳务费

  劳务费的开支标准,参照当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根据其在研究中承担的工作任务确定。

  聘用人员的社会保险补助纳入劳务费科目列支。


三、提高间接费用核定比例

  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取消绩效支出比例限制。提高间接费用提高到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一定比例:


  500万元以下部分保持不变,仍未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20%;

  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由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13%提高到15%,

  1000万元以上的部分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10%提高到13%。

四、依托单位要创新服务方式,让科研人员潜心从事科学研究

  要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为科研人员在项目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支出、财务决算和验收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

  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科研、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

  要制定符合科研实际需要的内部报销规定,切实解决野外考察、心理测试等科研活动中无法取得发票或财政性票据,以及邀请外国专家来华参加学术交流发生费用等的报销问题。

五、依托单位要切实强化法人责任,规范项目资金管理

  要制定内部管理办法,落实项目预算调剂、间接费用统筹使用、劳务费分配管理、结余资金使用等管理权限;

  要加强预算审核把关,规范财务支出行为,完善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强化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保障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六、财政部、项目主管部门责任

  财政部、项目主管等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算审核、项目立项、资金分配等环节,违反规定安排资金以及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资金管理主要工作和几点建议:
(一)2016年度间接费用核定工作
范围: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获批的项目
方法:以项目直接经费为基础,按单位核定
拨款:按项目执行期,分年度平均拨付
注意:及时填报“项目计划书”(预算)
(二)2016年度收支报告编报工作基本要求:
● 数据真实完整准确;
● 及时清理账目按时填报。
(三)加强项目结题决算审核工作
项目结题决算必须真实准确:账证相符,账表相符。项目结题决算与年度收支报告相互对应。
(四)加强项目预算审核工作
项目预算审核工作是依托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责。项目预算是项目评审的重要内容,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原则: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
重点:成本补偿式项目----项目申请环节;定额补助式项目----项目计划书申报环节。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