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含糊回复发泡餐具质疑专家建议尽快确立标准
编者按:曾被称为“白色污染”的发泡餐具已于今年5月1日正式解禁,然而市场上对于解禁的质疑仍持续不断。之前,严义明要求发改委公开发泡餐具解禁政府决策的过程及依据信息,对此,发改委在7月4日给严义明的回复仍然含糊不清。据悉,我国目前发泡餐具回收公司少之又少,白色污染或将再起。专家认为,接下来必须尽快确立更重行业标准,让发泡餐具生产有章可循。
依据国家发改委公告,曾被称为“白色污染”的发泡餐具已于今年5月1日正式解禁,然而市场上对于解禁的质疑仍持续不断。上海律师严义明于3月26日向发改委申请公开发泡餐具解禁政府决策的过程及信息依据等,昨天,严义明表示,发改委在三个月后终于给予回复,但是该回复仍然含糊不清。
发改委含糊其辞回复发泡餐具解禁质疑
之前,严义明要求发改委公开发泡餐具解禁政府决策的过程及依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调研情况、检验报告、专家论证、相关各部门意见、会议纪要、领导决策、效果评价等内容。对此,发改委在7月4日给严义明的回复称,在此次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调整过程中,与有关部门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讨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从淘汰类中删除的相关配套工作,参会的各部门均表示该条目从淘汰类中删除已具备条件,但会议情况没有印发会议纪要。
发改委还称,就解禁发泡餐具的问题,相关部门均未提出异议。而对于调研情况、效果评价,包括专家论证等方面工作,发改委称,多以座谈、会议讨论方式开展,没有形成政府信息;领导决策方式及过程则属于发改委内部办公程序,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
=对于严义明要求公开产品标准、行业准入以及回收机制建设等申请,发改委称严义明该申请“不属政府信息”,“产品标准、行业准入及回收机制建设”分别属国标委、工信部和商务部职能,如需了解相关情况,请向上述部门咨询。
而对于发泡餐盒在安全、环保方面有何实质性改善的相关信息,发改委称,发泡餐具材料本身并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并出示了一份中国疾控中心的检测报告。发改委还表示,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所有的一次性餐具基本没有回收,主要纳入了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一般用于垃圾发电或进行填埋处理。由此看来,一次性发泡餐具不会造成社会所担心的大范围白色污染。
回收发泡餐具不赚钱无人愿意回收
回收发泡餐盒为何不赚钱?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介绍说,一方面,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生产过程中使用丁烷发泡剂,经发泡,使发泡餐盒本身具有体积大、密度低、质量轻等特征,导致发泡餐盒的运输及仓储成本高,比如一个载重3吨的130货车只能装载200多公斤发泡餐盒,占用空间大却没有利润。
另一方面,使用后的发泡餐盒油污吸附大,极难清洗,且清洗后的油污废水难处理,易造成污染。此外,发泡餐盒回收后经过清洗、粉碎制成的聚苯乙烯颗粒仅用于制作低端塑料制品或者像保温板等普通建筑材料,利润很低,一些违法企业用外购的回收废料生产的发泡餐盒回收价格更低。
2013年5月19日,杭州《都市快报》发表题为《发泡餐具回收上海试点遭遇滑铁卢》的报道,报道指出,全国仅存的发泡餐具回收处置企业——江苏昆山保绿塑料资源再生处理有限公司回收的发泡餐盒不足以开工,大部分生产线都处于停工状态。
必须尽快确立行业标准
中国疾控中心食品安全研究所曾经做了毒性实验,发泡餐具在正常生活环境中使用,是能够保证安全的。但是媒体曾经爆料,在一些发泡餐具工厂,生产原料中竟然包含废料和再生料,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认为,发泡餐盒虽然解禁,依然面临很多问题:“现在时隔了十四年的时间,回收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而且安全问题比过去更严重了。由于发泡餐盒被国家命令淘汰了,质监局基本上就不管了。所以发泡餐盒长期游离在政策和监管的外面。”
据业内保守估计,全国目前至少还有100到200家发泡餐盒企业,年产量为140亿只左右。卓创资讯分析师张秀娟介绍,目前只有5%的企业生产的发泡餐具是合格的:“95%以上都是非正规的企业,甚至有一些是家庭作坊式的,只有百分之五能达到那种合格,比较正规一点,在都不合法的情况下,所谓的正规就是比较有规模,小规模的那种,怎么便宜怎么来。”
对此,董金狮认为,解禁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必须尽快确立更重行业标准,让发泡餐具生产有章可循:“质量问题准入条件没有讲清楚,恢复了什么条件?是不是原来生产企业是不是可以随便生产了?由于没有标准,这些企业在生产中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盲目生产。现在恢复了的话,关键是要把标准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