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印染全流程零污染能做到吗?
2012-5-9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关键词:印染 零污染


  回归自然可行

  通过数码直喷印花、热升华转印等工艺实现无水、少水印染技术,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这些技术还不适应大批量面料生产的需求,对环境的污染或多或少依然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用天然染料替代化学染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污染。

  天然染料又名天然色素,主要来源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动物或天然彩色矿石,其中以植物染料为主。我国天然植物、矿物染料历史悠久,可上溯到秦汉时代。当时的染料包括数十种色谱系列,颜色十分丰富、艳丽,有蓝色,红色、黄色、紫色等,而且色牢度持久,虽经数千年沧桑,色彩仍旧如新。后来,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我国天然染料逐步退出了人们的视野,淹没在历史的变迁中。近年来,随着人们返璞归真、崇尚自然以及环保和个性化的追求,对纺织品的要求也越来越趋于自然化,天然染料迎合了人们的这一需求,正逐渐回到市场。在高档纺织品、高级服装定制领域,用手工方法,经天然染料加工的工艺品和服装受到追捧,价值翻倍增长。

  中国传统印染工艺有“四缬”之说,它们是夹缬(即蓝夹缬)、蜡缬、绞缬、灰缬。分别是今天说的夹染、蜡染、扎染和蓝印花布。这些被称为中国历史最后遗存的染织方法,至今仍然在我国印染行业占有一席之地。据研究中国蓝夹缬工艺的学者张琴所著《中国蓝夹缬》一书记载,我国温州地区的台州、丽水等地,至今仍有蓝夹缬花被套流行。经过多年的研究、考察,她记录了蓝夹缬后人和生产工艺情况。“北京有个叫蓝靛厂的地名就是宫廷织染面料的场所。在故宫里有花夹缬龙袍和丝织品,但后来由于材质发生变化,染棉布要耗费更多的染料,出于成本考虑,最后只剩下蓝色的夹缬布了。”张琴说。

  抢救挖掘我国传统的天然印染工艺,使之重新发挥它们天然绿色的染色效果,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但天然染料的弊端不解决,推广成为空话。植物染料由于色泽重复性差、色素含量较小,因此要解决规模化、工业化生产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原料的供应问题,但大量种植与粮争地目前不现实。专家认为,可运用植物染料等同体,模仿植物色素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根据色素特征和植物需要对等同体进行改性,使其更加符合染色需求。据了解,我国目前已经合成的等同体染料有胡萝卜素、鞣酸素、靛蓝、酸性靛蓝、红紫素、茜素、假红紫素等。苏州大学的科研人员运用蚕桑副产品如桑枝、蚕沙、桑椹这些在传统蚕桑养殖业中的废弃物,通过先进的技术处理和提取后,摇身变为天然环保的纺织染料。此外,天然染料的上染率低和牢度差一直是困扰研究和应用人员的大问题。运用金属离子进行媒染,在染料和纤维间架起一个桥染,从而提高上染率和改善染色牢度,可解决这个问题。但近年来,部分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离子受到限制。外国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使用一些生态的金属离子,如锌、铝、钛等进行媒染,实验证明,在对棉、丝、羊毛等天然纤维的染色实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曹红梅认为,天然染料以其自然的色相、典雅的风格、抗菌、抗紫外线、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天然的芳香等特点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在目前天然染料完全代替合成染料是不现实的,但在天然染料获取及染色工艺中注入新的科技,采用现代化设备,注重标准的建立、注重品牌的培养和开发,加快其产业化的进程。凭借着我国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市场,通过大力的开发和推广,天然染料染色产品在纺织品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是完全可能的。

  《纺织“十二五”科技发展纲要》将17项节能减排印染新技术列为其中,如棉织物生物酶精炼、低温漂白等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技术,泡沫、涂料、涂层、冷轧堆和微胶囊染色等低给液率染色及整理技术、涂料染色、活性染料湿短蒸染色、针织物平幅冷轧堆染色、新型转移印花等少水、无水印染加工技术以及印染在线检测及数字化技术等,指明了纺织印染行业的发展方向。有理由相信,随着纺织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印染全流程零污染的目标一定能在纺织强国到来的那一天得到实现。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