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桦树场'项目的成本仅为4美元/千立方英尺,这仅相当于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报给中石油价格的1/3强;而当时在纽约、埃科等天然气消费市场,天然气的价格也仅维持在3.5-4.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低廉的销售价格,导致壳牌不得不寻找新市场,为下一步公司进一步勘探开发页岩气做准备。
然而由于北美大陆西海岸没有天然气液化装置,更没有可用于LNG出口的专用码头,因此壳牌的这种设想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无法付诸实施。
现在,中石油、日本三菱及韩国天然气公社愿意与壳牌合作,无疑为壳牌打开了新的市场。
据了解,日韩一直是国际天然气市场中的大买家,福岛核电事故后,其采购量更是大幅飙升;而中国自2005年起,天然气消费即呈爆炸式增长,2011年天然气消费量已超千亿立方米,国家发改委更规划2015-2020年消费量要达到2600亿立方米。这意味着天然气的进口量也将大幅上升,对外依存度甚至可能超过50%。
拉低中国气价?
'目前没法谈进口价,更谈不上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只能说我们有了更多进口谈判的筹码。'有中石油负责LNG业务人士坦言。
据了解,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天然气市场其价格与国际油价紧密挂钩,这与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中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独立价格大为不同,因此不论中石油负责进口的中亚管道天然气,还是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都在进行的LNG进口都只能被动的看国际油价的'脸色'。
雪佛龙副董事长乔治.科克兰德就曾表示,欧洲天然气供应渠道多样,有俄气、北海天然气、非洲天然气等;而亚洲情况不同,日本和韩国甚至没有国内供应,而完全依靠进口。
言下之意,这些国家只能被动接受天然气生产商提供的定价模式,别无选择。
雪佛龙是澳大利亚高更LNG项目的大股东之一,自'页岩气革命'开始,众多东亚买家就不断要求它降低气价,然而却都无功而返。
中国从2006年才开始大规模进口天然气,因此几年来中国油企的进口价格多是以日本定价公式为基础进行谈判的,各气源的差别仅在于与油价挂钩的系数不同。
有市场人士即指出,通过与壳牌合资的这个项目,中方应努力联合日韩,谋求改变被动的天然气定价方式,利用北美气价低和中国气源通道多的优势,更大的谋求中国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