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一种纤维,一个产业,一幅宏图
2012-5-10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关键词:汉麻纤维 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


赞叹背后的思考和展望

    2009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在中国举办“2009国际天然纤维年——中国天然纤维论坛”,期间,作为大会主席的张建春关于汉麻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报告在来自12个国家的近400多名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联合国粮农组织为此向汉麻研究中心颁发了奖牌和证书,以表彰其为世界天然纤维种植、加工和应用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与会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在会议期间专门参观了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汉麻种植基地和汉麻纺织企业,他称赞张建春及其团队在汉麻基础理论方面的突破是整个项目高效推进的关键。杜钰洲说,纺织工业把提高科技贡献率作为行业发展的重点,应该说全行业都很重视科技成果推广。但是,我们在成果推广和科学技术的产业化方面遇到很多问题,现在看起来,在基础理论方面缺乏深入扎实的研究是一个原因。

    之后,在全国纺织科技大会上,杜钰洲特别强调了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问题。他认为,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新型材料对纺织工业的发展路径影响越来越大,而纺织对新型材料的依赖也会越来越大。无论是天然纤维还是化纤,我们之所以模仿别人,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基础性、根本性的领域没有研究透,也没有创新和突破。

    “在基础理论方面耐心、扎实和出色的研究,导致整个科研项目在多个领域有重大突破和创新,保证了产业化进程的顺利。”这是中国纺织行业领导对汉麻项目的褒奖性评价。

    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曾经和记者详细讨论过汉麻项目。除了在基础理论上的突破、科研上的创新外,姚穆特别强调了汉麻项目综合利用的研究思路。

    姚穆认为,现在的科研是多学科交叉相互激励启发的过程,也是不同的研究成果整合起来集成创新的过程,汉麻项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就项目的研究主题看,主要是针对汉麻的韧皮部分,但是总后的科研人员没有局限于此,而是对研究工作的“废弃物”也做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又促进了汉麻的纺织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解决了许多在纺织业内技术人员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难题。这个经验,值得业内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很好地借鉴。

    2010年12月27日,经科技部批准,“高值特种生物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汉麻产业战略联盟)”在北京成立,张建春任理事长。联盟的宗旨是通过运作,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化程度,整合高值特种生物资源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保障科研与生产紧密衔接,生产与军需装备密切结合,实现高值特种生物资源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在推动高值特种生物资源产品民用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拓展其在后勤军需装备上的应用,促进高值特种生物资源产业形成军民融合式的健康发展模式。

    现在,汉麻产业联盟已由发起时的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单位,发展到76家成员单位。据悉,成员单位积极参与“汉麻生物育种技术”、“汉麻纤维加工过程中的生物处理技术”、“汉麻加工的水处理与回用技术”、“汉麻植物活性成分提取技术”等项目,已申报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在学术技术领域,联盟成员单位继续深入进行汉麻纤维结构、性能及加工技术研究,继续设计和开发不同领域的产品,通过一系列基础理论应用的研究,将推动生物科学和技术、生物育种工程、材料科学和技术、纺织加工工程、化学工程、塑料成型加工工程、食品工程等学科领域在新型材料应用方面的研究,并将带动各学科的理论学术方面的进步。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