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复合材料 >> 企业动态 >> 正文
中复神鹰的追梦之旅——自主创新突出重围
2012-4-6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自主创新 中复神鹰

  谁料想,这鞭炮声迎来了碳纤维情结浓重的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听连云港市委书记说你在做碳纤维,我一定要来看看。”宋志平笑着说。

  从此,这个碳纤维追梦之旅中,多了央企的身影。2007年10月24日,中国建材集团通过其子公司中国复合材料集团以增资扩股形式参与该项目,组建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拉开了万吨碳纤维产业化工程的序幕。

  数以亿计的投资一直没有产生效益,中国复合材料集团董事长张定金因此在董事会上面临压力。此时,宋志平总会给他打气,在建材集团碳纤维与每年赚百亿元利润的水泥产业同等重要。“对于央企而言,这绝对是责任,你不去做,又指望谁去做?”宋志平如是说。

  失败与希望如影随形

  2012年3月上旬的一天,中复神鹰的生产厂房内,一束束充满质感光泽的黑丝在生产线间流畅前移。记者用手掌轻轻地托起其中的一缕,轻盈柔滑的触感使人难以想象其具有比钢高数倍的抗拉强度。指着生产线,因年龄原因刚刚卸任中复神鹰总经理的李怀京骄傲地说,“这些生产装备全部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

  “可是6年来我们每一步都很难,几乎每天都承受着希望、失败、焦虑和茫然的煎熬。”他告诉记者,刚开始的目标是T300级碳纤维,2009年初千吨级T300碳纤维生产线一投产,紧接着就开始攻关高性能的T700级碳纤维,一攻又是3年,现在T700出来了,T800级又成了新的攻关对象。

  碳纤维原丝虽与腈纶丝有极大的共通性,但其“零缺陷”要求,对工艺及装备要求极高,从聚合到原丝再到碳化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存在任何偏差。

  碳化炉和高温饱和蒸汽牵伸机都是碳纤维生产的关键设备,国外设备不仅买不到连看都没门,他们只能自力更生。研发碳化炉时,他们先是选用1厘米厚的耐热不锈钢炉膛材料,理论上能耐1200℃高温,然而当温度达到800℃时炉膛就被烧穿了。结构不合理?改了又试,照样烧穿。只能重新选择耐高温材料,又试了四五种,拆拆卸卸达七八十次。高温饱和蒸汽牵伸机的研发同样不顺利,经历了半年时间,前前后后改了8次。

  “真的是烧钱啊!粗算一下,我们光试验用掉的钱就上亿元。”李怀京感叹。他带着记者来到一个车间,只见地面上油渍斑斑,一角堆着一些报废设备和材料,卡车正往外清运。“上千平方米的车间里曾经摆满了废品,看着就让人心痛啊。”

  如今,这个见证了中复神鹰人失败的车间,将修葺一新,成为展示其创新成果的“展厅”——T700碳纤维的生产车间。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