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纤维抵抗对棉依赖
高棉价时代加之棉花等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纺织企业的出路何在?业内人士认为,纺织企业应采取减少库存,提高产品质量,特别是大量应用新型纤维等措施应对原料价格的波动。
大力研发并应用新型纤维是抵抗对棉依赖的首选措施。棉花价格的巨幅波动,给中小型棉纺织企业带来了致命打击,但对使用新型纤维的纺织企业影响很小。据相关报道,德州华源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兴的现代化纺织公司,现有环锭纺6万枚,紧密纺6万枚,日本村田产涡流纺16台。他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成功开发了莫代尔、天丝、竹纤维、吸湿排汗纤维、牛奶纤维、宾霸纤维、发热纤维、尼龙纤维、大豆纤维及羊绒等功能性新型纱线,同时,有机棉系列纱线已通过国际认证,产品销往国内各地,并出口韩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棉价的波动对该企业几乎没有影响,生产经营正常,开工率100%。
近几年,在整个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山东陵县恒丰、盛泽、宝鼎、富华等一批纺织企业,异军突起,大力发展新型纤维,探索出了一条纺织企业不用棉花的新路子。在近几个月棉纺织行业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新型纤维企业效益却稳中有升,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据统计,目前陵县已经拥有规模以上新型纤维纺织企业30余家,生产能力120万锭,产能占全国同行业的30%,新型纤维纺织品种达到了30多个系列500多个品种,涵盖了市场上90%以上的品种。靠着多品种、差异化、新型化的产品结构,陵县新型纤维纺织企业得以在今年的纺织业困局中独善其身。
陵县恒丰纺织品公司是一家拥有15万纱锭的大型棉纺企业,以生产莫代尔、天竹、荷兰粘胶、兰精粘胶等各种新型纤维的纯纺及混纺特种纱线为主。该公司副总经理贾国强介绍说,恒丰公司主要使用新型纤维,用棉量很小,不到20%。近期棉价下跌,市场对新型纤维产品的需求量并没有随之减少,棉价波动对企业影响很小,目前企业一直满负荷生产,库存只有500吨,相当于企业10多天的产量,不存在产品积压难销问题。
与此同时,压缩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和苦练内功,提高产品质量都十分有效。山东夏津县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常年植棉面积60万亩左右。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纺织产业,全县棉纺企业达到140家,纺纱规模220万锭,成为“中国纺织名城”。夏津县以中小型纺织企业为主,在这波棉价大起大落中,当地纺企成为“重灾区”。近几个月来,各企业想尽各种办法促销,但还是销不动,棉纱库存普遍达到一个半到两个月左右(正常库存为15~20天),库存压力增大,占压了大量资金,周转非常困难,无钱购进原料,不少企业无奈地选择了停产停工。
近期棉价大幅波动,企业只能接一些小订单。随着大订单的减少,企业库存量逐渐增加,资金周转困难。当地多为3万锭以下的小型纺纱企业,产品档次低,资金链短,库存压力更大,这也是当地停产企业多的主要原因。
德棉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纺纱、染纱、织造、制品加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棉纺织企业,拥有环锭纺23万枚、气流纺3000头,整体设备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产品80%以上出口世界各地。德棉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原料公司经理李传波在分析目前纺织企业处境艰难的原因时认为,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棉价大幅走高,工资水平上升等导致综合生产成本增加,推高了棉纺织品的价格,很多国外订单逐渐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
李传波认为,纺织企业目前的阵痛对整个行业来说可能是件好事,它逼着企业提高产品档次,淘汰落后产能。今后,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再走低成本扩张的路子可能行不通了。目前纺织企业除了要减少库存外,还要在产品的质量和样式上下功夫,练好内功,提高产品质量,把产品做精、做细。应该提高研发能力,不断推出新产品,丰富产品的样式,适应市场的需求,把棉价波动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
数量众多的中小棉纺企业,产品档次低、产品结构雷同,生产的都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大路货,根本谈不上市场竞争力,一遇到风吹草动,就会败下阵来。近年来,棉价的起伏波动几乎已经成为常态,只有少用棉花、减轻对棉花的依赖,企业经营才能少受棉价波动的影响,而新型纤维产品的高附加值,又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些企业的经营者已经认识到,今后几年国内棉花生产潜力有限,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纺织行业必须进行结构调整,使产品由低档次、粗放型向高档、精细化转化,积极研发高附加值非棉纤维,降低用棉比,减少对棉花的依赖。
从行业近几年实际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涤纶短纤维、粘胶短纤维行业技术进步明显,突出表现在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差别化、功能性品种增多,许多品种已经不仅仅是替代棉花,而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下游产业的多样化市场需求,为促进产业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